小池
夏日观莲有感
清晨散步至故居后院,忽见一方小池中莲叶田田,粉荷初绽,不由驻足。这景象恰似杨万里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只是时值盛夏,荷瓣已舒展如少女的裙裾,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 宋·杨万里《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莲总与清净相伴。周敦颐称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刻方觉此语精妙。昨夜刚下过雨,水珠在莲叶上滚成晶莹的珍珠,时而滑落池中,漾起圈圈涟漪。那些深植于淤泥的根茎,却托举着如此洁净的花朵,仿佛在诉说某种生命的哲学——环境或许无法选择,但绽放的姿态永远由自己决定。
午后忽闻雷声隆隆,暴雨倾盆而至。凭窗望见池中莲叶在风雨中俯仰起伏,却始终不曾折断。想起乐府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此刻的莲叶虽无采莲人的嬉戏相伴,却与风雨共谱一曲自然的壮歌。雨歇后,残珠碎玉洒满叶面,被夕照映得金光流转,更显莲的坚韧与静美。
日暮时池边传来蛙鸣,恍若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虽无浣女渔舟,但莲叶轻颤间似有灵气流动。一只翠鸟掠过水面,衔起飘落的花瓣振翅而去,仿佛要将这清雅带去远方。
今夜整理旧物,翻到少时临摹的《莲花图》,拙嫩的笔迹旁竟抄着皇甫松的“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忽然懂得莲之所以千古吟唱,不仅因形貌清丽,更因它映照着人间百态:农人见丰年,佛家见慈悲,文人见气节,游子见乡愁。而这方小池里的莲,于我便是时光的注解,在喧嚣尘世中守护着最初的那份“晴柔”。
古诗《小池》全解
小池 作者:杨万里(宋)quán yǎn wú shēng xī xī liú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shù yīn zhào shuǐ ài qíng róu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xiǎo hé cái lòu jiān jiān jiǎo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zǎo yǒu qīng tíng lì shàng...
《小池》教案(精选16篇)
《小池》 篇1 课前准备:一、激趣导入: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古诗,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也都喜欢古诗。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首新的古诗《小池》二、解题、释题:1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过渡:在这小小的池塘里,作者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
《小池》全诗赏析
《小池》全诗赏析 《⼩池》全诗赏析 ⼩池 杨万⾥ 泉眼⽆声惜细流,树阴照⽔晴柔。⼩荷才露尖尖⾓,早有蜻蜓⽴上头。[注释]1. 泉眼:泉⽔的出⼝,因为⼩,故称泉眼。2.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3. 尖尖⾓:还没有放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译⽂】⼩泉⽆声像泉⽔淌着细流,映在...
《小池》古诗解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写景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析:诗句原文: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解析:泉眼悄然无声,是因为舍不得细细的水流;绿树倒映在水中,是喜爱晴天里柔和的风光。解析:这两句描绘了小池周边的景物,通过“惜”和“爱”两个字,赋予了泉眼和树阴人的情感,使诗句充满了生动的...
(完整版)古诗《小池》
古诗: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授课反思: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教师紧紧抓住诗中描述的光景: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来引出相应的'诗句进行学习和朗诵,并让幼儿经过图文结合感觉泉眼与泉水、树阴与池水、小荷与蜻蜓之间的联系,从而感觉自然之间的友善与...
幼儿园中班《小池》教案
教学理念:《小池》是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写小池环境的幽静美丽。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阴...
小学一年级《小池》教学设计
【小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小池 杨万里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及注释】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1、泉眼:泉水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