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好还乡
——记春日踏青日记
三月的风裹着泥土的芬芳拂过面颊时,我突然想起杜甫那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青翠欲滴的十六字,像枝头新绽的嫩芽般撞进心底,于是挎上帆布包,独自往城郊的湿地公园走去。
一、草木知春
栈道两旁的芦苇才抽新叶,去年枯黄的茎秆还倔强地立着,像给大地绣了件金镶玉的衣裳。几个中学生骑着单车呼啸而过,校服后摆被风鼓成翅膀,他们的笑声惊起白鹭,雪片似的扑棱棱飞向蓝天。这场景让我想起王维的"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原来千年过去,青春依然是会飞的季节。
二、流水识年
坐在亲水平台啃面包时,看见对岸的老夫妇在拍婚纱照。老先生替妻子提着裙摆,老太太银发间的珍珠头饰在阳光下闪烁。他们身后,真正的年轻情侣正举着手机自拍,女孩的发梢染着樱花粉。忽然明白"青春作伴"未必单指年少,只要心还热着,七十岁也能是新的十八岁。就像苏轼写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春水潺潺,不也正倒映着所有年龄的青春吗?
三、云霞入怀
归途的公交车上,落日把玻璃窗染成蜜糖色。前排穿舞蹈服的少女随着耳机节奏轻轻晃头,她练功鞋的缎带松了,却浑然不觉。我望着她马尾辫跳动的弧度,想起抽屉里尘封的芭蕾舞鞋。回家后翻出泛黄的日记本,十七岁那页写着:"今天压腿很疼,但老师说我的阿拉贝斯克像天鹅"。墨迹晕开的角落还贴着干枯的三色堇。
合上本子时,窗外已繁星满天。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把青春与还乡并提——那些鲜活的、明亮的、不管不顾的时光,永远是我们精神的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