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观黄河入海流日记
十月朔日 晴空万里
清晨披衣而起,忽忆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句,遂驱车往蒲州古城。秋风飒飒,拂面已有凉意,远望鹳雀楼如金甲巨人屹立中条山麓,朱檐层叠似欲接天。
登临胜境
循石阶徐行,见楹联题“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心潮已自澎湃。及至顶层凭栏,果然天地豁然——黄河自西北咆哮而来,如金龙扭动身躯,阳光下粼光闪烁似龙鳞耀金。河水奔涌至潼关忽折向东,浩荡气势真如李白所言“黄河之水天上来”。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处烟波渺茫,想那入海之景当更壮阔,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在至理。初始在三层时只见河道蜿蜒,至五层方见农田阡陌如棋盘排列,至顶层竟能望见对岸风陵渡屋舍俨然。视角每高一寸,天地便阔一丈,人生境界大抵如是。
古今对话
抚摸着唐代铁牛复制品的斑驳纹路,忽觉与千年前的王之涣隔空相会。他见的是“羌笛何须怨杨柳”的边塞苍凉,我见的是“高峡出平湖”的盛世安澜;他惆怅春风不度玉门关,我欣见绿意已染黄土坡。同样的山河,不同的时代注脚,唯有黄河奔流不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向东而去。
夕阳西下时,整座楼宇沐浴在金光之中。归鸟绕梁飞鸣,恍若鹳雀归来。忽悟此楼屡毁屡建,正如黄河虽九曲终不改东流之志,中华民族纵经磨难而文明绵延不绝。临别时购得黄河泥沙一瓶,欲置于书案,每见之则忆今日登高望远之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