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润无声——读赞老师古诗有感日记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微雨
清晨推窗时,檐角正坠下最后一滴夜雨,恍惚间想起赞老师《春夜喜雨润无声》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句子。这寻常的春雨,因着诗句的浸润,忽然有了穿越千年的诗意。
一、诗中雨声的韵律
撑着伞走过小区花园时,刻意放慢了脚步。雨珠在伞面弹跳的节奏,竟与记忆中赞老师吟诵的平仄相和。那些落在紫叶李上的雨滴,将花瓣压得微微颤动,恰似"润物细无声"的具象演绎。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爱在雨中作诗——这天地间的白噪音,本就是最天然的韵书。
二、文字里的生长力
午后整理书房,发现去年夹在《唐诗鉴赏》里的银杏书签已生出淡褐斑纹。这让我想起赞老师诗中"随风潜入夜"的"潜"字,那种生命悄然勃发的力量。遂取钢笔在日记本上临写全诗,墨色在宣纸笺上晕染的轨迹,竟与窗外新抽的柳芽有着相似的生长姿态。
三、夜雨中的顿悟
晚间雨势渐密,台灯将阳台上晾衣竿的影子投在墙面,恍若一幅水墨长卷。突然惊觉赞老师诗中"野径云俱黑"的意境,并非单纯写景——那浓墨般的夜色里,分明藏着等待破晓的生机。就像此刻键盘敲打的声响,正与雨滴合奏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平仄。
(临睡前特地将绿萝移到窗台,且看明日经过夜雨洗礼的叶片,能否比昨日更接近"花重锦官城"的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