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词秋

古诗词秋日感怀

一叶知秋,诗意满怀

清晨推开窗,凉风拂面,一片枯黄的梧桐叶悄然落在书桌上。蓦然惊觉,原来已是深秋时节。古诗词中的秋,总是带着几分萧瑟,几分诗意,让人不禁提笔记录这转瞬即逝的美丽。

秋色如诗

漫步在小径上,脚下是沙沙作响的落叶。杜牧笔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象就在眼前。远处的枫林如火如荼,近处的银杏金黄灿烂,这浓墨重彩的秋色,比任何调色盘都要绚丽。

记得李清照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此刻池塘里的残荷确实别有一番风韵。枯萎的莲蓬低垂着头,仿佛在诉说着夏天的故事。几只麻雀在枝头跳跃,为这静谧的秋景增添了几分生气。

秋思绵长

傍晚时分,独坐庭院。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油然而生。秋风带着凉意,吹散了白日的喧嚣,也吹来了缕缕愁思。想起远方的亲人,此刻是否也在欣赏这轮明月?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孤寂,此刻竟有了几分体会。

夜色渐浓,虫鸣声此起彼伏。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豪迈,与此刻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秋夜最适合读书,捧一卷诗词,与古人对话,别有一番滋味。

秋收冬藏

周末去了郊外的农家,看到金黄的稻田在阳光下闪耀。范成大"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感染着每个人。农人们忙碌的身影,与远处悠闲吃草的牛羊,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收图。

回程时路过果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让人想起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赞叹。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沉淀的时候。正如人生,经过春播夏耘,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丰收。

合上日记本,秋月已上中天。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总是让人忍不住用文字记录它的美好。或许正如柳宗元所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中含有秋字的诗句有哪些

秋字的诗句篇一 1、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2、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太原早秋》3、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柳永《甘草子·秋暮》4、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元好问《倪庄中秋》5、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6、梦从海底跨枯桑。——刘辰翁《西江...

带有秋字的诗句100首合集

带秋字的古诗词100首 带秋字的古诗词(精选 23 句) 1、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西洲曲》 2、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5、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有秋字的古诗合集

含有秋字的古诗词 1、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二首》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 别校书叔云 》 3、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 京》 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5、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关于秋天的25首古诗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诗词飞花令-秋

古诗词飞花令-秋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刘彻《秋风辞》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佚名《长歌行》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东晋·陶渊明《饮酒·其四》4.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西晋·张翰《思吴江歌》5.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南北朝·佚名...

有关秋天的10首古诗词,首首经典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 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客中的抑郁和...

关于秋的唯美古诗词合集

中秋唯美古诗词: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年年时节美晴明,何处不惟台与城。秋来偏忆故人约,月到中秋 分外明。——唐•无可《中秋寄远》 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 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4、尘中见月心...

带“秋”的古诗词合集

带有“秋”字的104句古诗词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1.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___陶渊明《饮酒·其四》 之巴公井开创作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___刘禹锡《秋风引》 3.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___卢照邻《曲池荷》 4.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___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