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黄鹤楼的古诗

登黄鹤楼怀古: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邂逅

2023年10月15日 晴

站在黄鹤楼顶层凭栏远眺时,崔颢的诗句突然撞进脑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千年前的文字与眼前的江汉平原重叠,恍惚间看见盛唐的烟云在龟山蛇山间流转。

一、诗碑前的驻足

三楼展馆的玻璃柜里,泛黄的《黄鹤楼》诗笺被射灯照得透亮。解说员说这是明代摹本,但"晴川历历汉阳树"的笔锋仍带着崔颢的孤傲。身旁的韩国游客正用翻译器逐字学习"日暮乡关何处是",突然理解为何李白到此要搁笔——这种时空交错的怅惘,确实难以超越。

二、江风里的对话

在"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观景台,遇到满头银发的本地学者。他指着对岸的晴川阁说:"崔颢写诗时那里还是荒滩,现在却成了钢筋森林。"我们聊起诗中"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老人忽然笑道:"你看江面货轮穿梭,古人愁的是漂泊无依,现代人愁的是996赶不上船期。"

三、光影中的重构

夜间灯光秀将诗句投影在飞檐斗拱上,数字特效让黄鹤驮着诗句在楼宇间盘旋。当"黄鹤一去不复返"化作金色光雨洒落,听见后排女孩小声嘀咕:"要是崔颢有抖音,这首诗能涨粉百万吧?"哑然失笑间,惊觉传统文化正以新的方式活着。

归程时买下诗碑拓片,出租车电台里播放着《黄鹤楼》摇滚改编版。司机师傅跟着哼唱时,后视镜里渐远的楼阁,在暮色中凝成水墨般的剪影。

登黄鹤楼古诗(通用7篇)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一 黄鹤楼/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

登黄鹤楼古诗原文

登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关于登黄鹤楼李白的古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通:惟) 关于登黄鹤楼李白的古诗译文注释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古诗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古诗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绝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的全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以无限遐想之感。接下来的“黄河入海流”,则表现...

登黄鹤楼古诗(精选7篇)

《登黄鹤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一 黄鹤楼/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翻译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古诗合集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 的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故址在当时的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建在高阜上,共有 三层,站在这座楼台上,前望可看到莽莽的中条山,下瞰可观滚滚东 流的黄河水,是唐...

最新《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15篇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1)登黄鹤楼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王之涣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全诗如下: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