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观游鱼日记

观游鱼日记

池畔的哲思与闲情

今日午后,信步至校园东侧的莲花池畔,恰逢三五游鱼悠然戏水,忽忆起白居易那首《观游鱼》的古诗:“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此刻情景,竟与千余年前的白乐天如此相似,却又因时空变换而生出别样滋味。

鱼之乐与人之思

凝视水中锦鲤翩跶,尾鳍摇曳间划出粼粼金纹,忽觉万物皆有自在之趣。想起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刻我却恍然悟得:观鱼之乐,不在知鱼之乐,而在观者心境的映照。这些灵动生灵从不追问生存意义,只是循着本能游弋、觅食、嬉戏,反倒比终日汲汲营营的人类更近天道。

池边垂柳轻拂水面,惊起一圈涟漪,鱼群倏忽散开又聚拢,仿佛在演绎某种永恒的生命轮回。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爱观鱼——这不只是闲适消遣,更是透过游鱼反观自身的存在。正如李白所言“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水清方能见鱼,心静才可观道。

现代生活中的观鱼之趣

归家后特意查考资料,发现自《诗经》中“鱼在在藻”的记载始,观鱼便是中国文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活动。王维在辋川别墅专设“临湖亭”观鱼,范仲淹谓“碧云天,黄叶地,波上寒烟翠”中亦见鱼影,甚至日本京都的龙安寺枯山水,亦以砂纹喻水波,以石组代游鱼。

现代人虽少有雅致建造观鱼亭台,却发明了水族箱这种“微缩宇宙”。在玻璃缸前驻足时,我们何尝不是在重演古人的凝视?只是手机提示音常打断这份禅意,让我们难以像白居易那样真正“绕池闲步看鱼游”。或许该学着关闭数码设备,找回那种“我来施食”的纯粹关怀——不是投喂鱼食,而是喂养生锈的灵魂。

鱼水相忘的启示

最令我动容的是《庄子》中“鱼相忘于江湖”的典故。游鱼从不意识到水的存在,正如人常忽略最珍贵的滋养。今日观鱼时注意到:当鱼静止时,水流依然推着它们微微晃动,就像命运无形的手始终托举着我们。这让我想起父母无私的爱、师长悉心的教导,这些如同水之于鱼,平时难以察觉,却是生存的根本。

夜幕降临时,池鱼渐隐于幽暗水底,而我的思绪愈发清明。忽然明白白居易诗中“一种爱鱼心各异”的深意——儿童垂钩是征服之爱,诗人施食是欣赏之爱,而现代人或许应该追求第三种爱:守护之爱。不是占有也不是施舍,而是让游鱼永远拥有清澈的池塘,让诗意永远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合上日记本前,我决定明天去买些水生植物放入池塘。既然古人能建观鱼亭,今人至少可以还游鱼一片葱茏。毕竟,当我们凝视游鱼时,游鱼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凝视着人类文明的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