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母亲为我熬的那碗姜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记母亲为我熬的那碗姜汤

一、寒夜病中见深情

昨夜骤雨初歇,秋风裹着凉意钻进窗缝。三更时分,我蜷缩在被窝里咳嗽不止,额头滚烫得像块火炭。忽然听见房门轻响,母亲端着白瓷碗走进来,碗里褐色的姜汤还冒着热气。"快趁热喝,发发汗就好了",她说话时眼角的皱纹在台灯下格外明显,让我想起孟郊《游子吟》里那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姜汤里的岁月痕迹

接过碗时碰到母亲的手,粗糙的指节上还沾着姜末。这双手曾为我缝过书包带,也曾在寒冬搓热我的脚丫。碗沿氤氲的热气中,我看见她鬓边新添的银丝——那是去年父亲住院时熬出来的。姜汤入喉的辛辣突然变得酸涩,原来母亲把老姜拍得极碎,又细细滤去了渣滓。

二、寸草心与三春晖

想起初中背《游子吟》时,老师讲解"寸草心"比喻子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象征母亲博大的爱。当时只觉得比喻精妙,此刻才懂其中况味。母亲轻拍我后背的动作,与二十年前哄我喝药时一般无二,只是当初能把我整个裹进怀里的人,现在需要踮脚才能为我掖好被角。

2. 药香里的时光回溯

碗底沉淀着几粒枸杞,是母亲去年在阳台亲手晒的。她总说市售的枸杞硫磺熏过,为此特意向邻居学了晾晒手艺。这让我想起小学那次肺炎,她连续半个月用枇杷叶蒸冰糖,蒸得满屋都是清苦的香。如今阳台上晾晒的,从尿布变成了草药,不变的仍是那份"临行密密缝"的牵挂。

三、报得三春晖

凌晨退烧后,发现母亲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用剩的姜块。我轻轻给她披毯子时,看见茶几上摊开的《本草纲目》,折角处正是"生姜发散风寒"的章节。窗外晨曦微露,忽然明白所谓"报得三春晖",或许就是记住她熬姜汤时佝偻的背影,如同她永远记得我婴儿时期发烧的体温。

晨光中为母亲盖好毛毯时,发现她手机备忘录里写着:"明天买鲫鱼给阿晨补身体"。这行字,比任何古诗都更让我懂得寸草心的渺小,与三春晖的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