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作伴好还乡
五月二十日 晴
清晨推开窗时,山风裹着杜鹃花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杜甫那句"青春作伴好还乡",这被无数文人吟咏过的诗句,此刻竟在胸腔里撞出清越的回响。
山径上的青春印记
踩着露水未干的石板路往深山里走,晨光透过榉树新叶,在地上织出流动的金网。背包里装着母亲烙的荞麦饼,这味道让我想起大学时和社团同学野炊的场景。当年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如今已在实验室里研究分子结构,而总爱即兴朗诵的学长,去年在扶贫村当起了"孩子王"。
半山腰的观景台站着几个写生的美院学生,画板上洇开青绿山水。他们争论着要不要在远景添只飞鸟时,我忽然明白"青春作伴"的深意——那些共享过晨昏的伙伴,本身就是还乡路上最鲜亮的坐标。
溪涧边的时光对话
午后在溪边休息,遇见采药的老伯。他粗糙的手指捻着半夏说:"这草药啊,青春时是毒,年岁到了反倒成良方。"就像我们二十岁时熬夜狂欢的肆意,如今都化作养生壶里翻滚的枸杞。但那些在图书馆通宵备考的热血,在支教地陪孩子数星星的温柔,永远像溪底鹅卵石般圆润透亮。
下山时晚霞正烧得绚烂,手机弹出老友消息:"下月婚礼,记得穿那年登山同款红衬衫。"忽然觉得,所谓还乡未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途,而是所有让心灵澄澈的相遇,都在生命里种下了永不荒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