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读王安石泊船瓜洲有感: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乡愁

读王安石《泊船瓜洲》有感: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乡愁

一、初遇诗作的悸动

清晨整理书架时,那本泛黄的《宋词选辑》突然从夹层滑落。翻开恰好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诗句像一缕穿越千年的春风,轻轻拨动了我的心弦。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这首七绝看似平实,却藏着令人惊叹的文字魔力。

1.1 文字中的画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在日记本上反复临摹时,仿佛能看见先生当年在瓜洲渡口挥毫的模样。史料记载他先后修改十余次,从"到"、"过"最终定为这个生机盎然的"绿",这种推敲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二、时空交织的沉思

站在现代都市的玻璃幕墙前读这首诗,突然发现与古人产生了奇妙共鸣。王安石变法受挫后赴任江宁知府,那种"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怅惘,与当代人漂泊异乡的心境竟如此相似。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

伟大的诗作从不会困于时代,它们总能在岁月长河中不断生长出新的意蕴

2.1 地理意象的隐喻

诗中"京口"与"钟山"的地理坐标,在电子地图上测量仅相距80公里,却因政治风云变成心理上的千山万水。这种空间张力让我想起自己留学时,隔着太平洋与故乡的守望。

三、文化基因的传承

傍晚在秦淮河边散步,岸边的垂柳新绿与诗句遥相呼应。突然理解先生为何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他的文字既有政治家的格局,又保留着文人细腻的感知力。我在随身带的便签纸上写道:

  •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密码
  • 每个汉字都承载着文化记忆
  • 传统需要当代人的重新诠释

四、心灵的返航

合上诗集时,窗外的玉兰花正飘落最后几片花瓣。忽然明白王安石最终选择归隐钟山的心境,就像他在《桂枝香·金陵怀古》里写的"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那些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原来早被写进这二十八字的诗行里,等着八百年后的某个读者,在某个月夜轻轻拾起。

此刻特别想给故乡的父母打个电话,告诉他们:我读懂了王安石笔下,那抹永远鲜活的江南春色。

《泊船瓜洲》诗词赏析:春风化笔写乡愁,一字千锤炼古今

《泊船瓜洲》诗词赏析:春风化笔写乡愁,一字千 锤炼古今 一、诗词原文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诗词译文 白话释义 京口与瓜洲仅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不过被几重青山所遮隔。 温柔的春风再次吹绿了江南的岸堤,天上的明月啊,何时才能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