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夜书所见的诗:一盏孤灯下的心灵独白

一、夜阑人静时的邂逅

深夜推开泛黄的诗集,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蓦然跃入眼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窗外的梧桐沙沙作响,竟与八百年前的诗人隔空共鸣。笔尖在日记本上洇开墨痕,恍惚间分不清是记录当下,还是续写那未尽的诗意。

1.1 时空交错的刹那

空调外机的水滴声替代了古代的更漏,但凝视台灯光晕时,那种"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恍惚感却如此真实。突然理解诗人为何要"夜深篱落一灯明"——原来每个时代都需要一盏对抗黑暗的孤灯,照亮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二、文字里的镜像人生

反复咀嚼"儿童挑促织"的意象时,童年夏夜打着手电筒捉蟋蟀的记忆突然苏醒。诗人笔下那个"篱落"边的孩子,与二十年前蹲在小区花坛边的我,在月光下完成奇妙的重叠。这或许就是古诗的魅力——它总能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瞬间,突然照见被我们遗忘的自己。

2.1 墨香中的生命对话

当写到"江上秋风动客情"时,钢笔突然漏墨,在纸面绽开深蓝的涟漪。这意外的瑕疵反而让文字有了呼吸,仿佛叶绍翁的秋江正漫过时空堤岸。突然明白古人为何称写作"泻玉",那些无法言说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此刻都化作笔端流淌的星河。

三、灯火不灭的传承

合上日记本已是凌晨三点,窗外飘起细雨。手机突然亮起,是异国留学的妹妹发来消息:"刚读完你推荐的《夜书所见》,想家了。"突然笑出声——原来我们都在不同的时空里,续写着同一首未完成的诗。那些被秋风拂动的客愁,终将在亲情的灯火里找到归处。

台灯将我的影子投在墙上,与书架上那些竖排的古籍影子交融。八百年前那盏篱落边的灯,今夜依然亮着。

,孤灯一点萤。微微风簇浪, 。 《舟夜书所见》

本题考察清代诗人查慎行《舟夜书所见》的完整背诵与默写。全诗为:"月黑见渔灯,孤灯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要求填写首句和末句。第一空"月黑见渔灯"描写夜晚无月时渔灯的醒目,注意"渔"不要误写为"鱼";第四空"散作满河星"表现灯光在波光中的动态美,"散"易错写为"撒","河"勿误作"湖"。中间给出的两句中,"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