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鹧鸪天·暮春日记:山前灯火欲黄昏

鹧鸪天·暮春日记:山前灯火欲黄昏

一、暮色初临

四月廿三,暮春时节。傍晚独坐小院,忽见山前灯火渐起,天色欲昏未昏,恰是辛弃疾词中“山前灯火欲黄昏”的意境。窗前老槐树筛下碎金般的光斑,风过时簌簌作响,仿佛在诉说春将尽的故事。记得去年此时,曾与友人同游西山,彼时杜鹃正艳,如今却只能独对暮色,竟生出几分“鹧鸪声里数峰青”的苍茫。

二、灯影阑珊

暮色愈浓时,远处村镇的灯火次第亮起,如星子跌落人间。忽然明白稼轩当年写“山头来去云”时的心境——那明灭的何止是灯火,更是人生聚散的无常。母亲在灶间点燃柴火,青烟袅袅升起,与晚霞融成一片。忽闻鹧鸪声自竹林传来,一声“行不得也哥哥”,两声“不如归去”,叫得暮色都沉重了几分。这鸟儿最知离人心事,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如此。

三、春事将阑

翻看日历方知明日谷雨,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蔷薇架上已见残红,荼蘼却开得正盛,果然是“开到荼蘼花事了”。邻家孩童追逐着捕捉柳絮,笑声撞碎在黄昏里。想起欧阳修《鹧鸪天》里的“柳絮飞时别洛阳”,这轻飘飘的飞絮,原是多少人离愁的具象。墙角的芍药不知何时结了些花苞,粉嫩如婴儿拳头,总算留住了几分春意。

四、灯火可亲

真正入夜后,山前的灯火反而更分明了。现代的电灯虽不如古时的烛火摇曳,但温暖一般无二。父亲点亮檐下的灯笼,橘光漫过石阶,惊起几只蛰伏的萤火虫。忽然记起《鹧鸪天》词牌最宜抒写日常情味,晏几道写“舞低杨柳楼心月”,宋祁写“画毂雕鞍狭路逢”,皆是把刹那光华定格成永恒。而今我守着这方小院,看灯火穿透黄昏,竟也品出几分词意中的静谧与圆满。

夜渐深时,鹧鸪声早已歇了。山前的灯火渐次熄灭,唯剩三五盏守夜的光,与天上星子遥相呼应。墨色天幕中斜挂一弯新月,像谁搁下的银梳子。春夜微凉,却无端觉得温暖——或许因知道,明日太阳升起时,那些熄灭的灯火还会再亮,凋谢的花朵终会再开。就像这词牌历经千年,依然在每个春天,被记得它的人轻轻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