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独坐忆王孙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秋日独坐忆王孙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十月二十八日,晴

晨起推窗,忽见阶前梧桐已尽染金黄,才惊觉杜牧诗中所言“秋尽江南草未凋”竟是这般真切。虽至深秋,院中草色犹带几分倔强的绿意,与片片落叶交织成这个季节独有的斑驳图卷。

山水迢递的怀想

午后独坐书房,远眺窗外青山,果真如古人所绘“青山隐隐水迢迢”。连绵的山峦在秋雾中若隐若现,恍若一幅渐次晕染的水墨长卷。想起去岁此时,正与挚友同游西湖,泛舟碧波之上,笑谈人生几何。而今虽山水相隔,这份情谊却如这江南秋草,未曾因时节变迁而凋零。

记得那日黄昏,我们立于雷峰塔下,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友人忽吟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笑言虽无二十四桥明月夜,却有西湖秋色共樽前。如今思之,恍如昨日。

草色未凋的坚守

傍晚漫步园中,细观那些在秋风里依然挺立的草木。它们虽不如春夏时节那般鲜嫩欲滴,却另有一种历经风霜后的深沉之美。不禁想到,人生际遇岂非如此?纵使时节更迭、境遇变迁,内心深处总该保有一些不曾凋零的坚持。

园丁老陈正在修剪枝桠,见我驻足,便笑道:“今年天气暖,这些草倒是比往年更经得住秋寒。”我闻言默然,忽觉草木如此,人情亦然。那些真挚的情谊,纵使相隔千里,经年不见,亦不会因时光流转而褪色。

玉人教吹箫的回忆

夜色渐浓,明月东升。忽然邻家传来箫声,呜咽低回,如泣如诉。蓦然想起杜牧全诗后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心中顿生无限怅惘。

忆起少时初学此诗,只道是写景佳句。而今历经聚散离合,方知字字皆染情思。青山迢迢,隔不断思念;秋草未凋,恰似旧日情怀依旧。纵使玉人已远,箫声犹在耳畔,这便是记忆最动人的地方罢。

夜深掩卷,忽觉杜牧此诗,虽过千年,而山水依旧,秋色如故,人情亦然。这或许就是古典诗词最深刻的魅力——它总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我们的生命经验完美重合,让我们与千年前的诗人共享同一份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