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入梦:与古诗同游花间日记》
一、晨起遇梅
清晨推窗,忽见院角寒梅竟已绽开三两枝,恍如王荆公笔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景致跃然眼前。枝头凝着昨夜薄霜,花瓣却透出倔强的胭脂色,让人不觉吟起李商隐“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之句——虽言恨实为怜,诗人对早春之梅的复杂情愫,此刻竟深得体会。
古诗映照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咏叹倏然涌上心头。梅之香不在浓烈而在清绝,恰似古人风骨,纵使时移世易,那份精神气韵始终穿越时空与今人对话。我取青瓷碗承接飘落花瓣,忽觉自己竟成了杨万里“拾梅教燕和香嚼”画中人。
二、花影巡礼
午后携《千家诗》漫步至城西公园,沿途茶花正艳。忽见垂丝海棠如烟霞铺展,顿悟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的妙处。虽非月夜,但日光透过花枝洒下的碎金,与诗中氤氲之气何等神似!几位老者在水榭旁以清水书唐诗,墨迹在石板上映出“黄四娘家花满蹊”的残影,与真实花枝叠成双重画卷。
古今叠印
小憩时见稚子追逐落花,忽忆王驾“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童趣。现代孩童虽不识诗句,但面对缤纷落英时惊喜的眼神,与千百年前的诗人竟如出一辙。花开花落终有时,而人间赏花爱花之心从未更改,这或许就是古诗能穿越时空依然鲜活的秘密。
三、暮色寻芳
黄昏突发奇想寻访古寺桃林,却见山门紧闭。正惆怅时,墙头探出灼灼桃枝,俨然杜工部“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现场演绎。暮色中花瓣泛着暖光,比白日更添几分白居易所言“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秘境感。守园人推开侧门笑道:“今年春早,你们倒是比蜜蜂来得勤快。”
四、夜窗寄怀
夜阑整理今日所摄花影,电脑屏光映着案头干花标本。忽见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句,方觉今人虽无栏杆可映花影,却有屏幕承载流光。遂将白日所获梅瓣夹进《唐诗别裁集》第137页,与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相邻而眠。梦中见自己化作晏殊“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中的燕子,衔着古今花片,筑巢于诗行之间。
今日方知,花开是刹那芳华,诗传是永恒绽放。我们赏的不仅是自然之花,更是文化基因里千年不谢的精神之花。当指尖触碰到那些吟咏过花朵的古诗时,仿佛握住了无数先人传递而来的花枝——他们曾以文字为土壤,为我们种下了整片永不凋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