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中的母亲节日记
五月十四日 晴
清晨醒来,手机里满是母亲节的祝福推送。窗外阳光透过纱帘,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恰巧落在那本摊开的《唐诗鉴赏辞典》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静静躺在光晕中。忽然觉得,孟郊的《游子吟》或许正是千年前的一篇母亲节日记——用二十八个字镌刻的永恒瞬间。
一、针线里的春秋
母亲戴着老花镜坐在阳台缝补我外套纽扣时,总让我想起诗中的场景。她的手指不再如年轻时纤巧,针脚却依然细密如初。线头穿过布料发出“簌簌”轻响,恍若时光穿梭机的声音。她忽然笑着说:“你小时候最怕针,每次缝校徽都要哭闹。”那些我早已遗忘的细节,在她记忆里仍如昨日般鲜明。
诗人笔下“临行密密缝”的五个字,竟包含着所有母亲共通的密码:把牵挂织进针脚,将担忧捻作丝线。每一道缝补都是无声的守护,就像此刻母亲坚持手工缝扣,只因觉得“机器钉的容易掉”。
二、春晖与寸草心
正午陪母亲在厨房包饺子,她手法娴熟地捏出花边,我笨拙地学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突然有了具象的诠释。我递面粉碗的瞬间,看见她鬓角沾着薄薄白粉,如同提前染上的秋霜。
忽然明白诗人为何要用“寸草”自喻——在母爱的浩瀚春晖前,子女的回报永远显得微小。但母亲笑着夸我包的饺子“有进步”,仿佛我点滴的心意,于她都是整片星空。
三、未完成的诗篇
傍晚整理旧物时,发现母亲珍藏的铁盒里存着我童年画作:歪扭的太阳下,牵着手的两个小人。背面有她娟秀的铅笔字:“宝宝三岁母亲节礼物”。原来《游子吟》从未写完,每个时代都在续写新的诗行——我的蜡笔画是她眼里的名作,我小学写的贺卡是她珍藏的墨宝。
暮色渐浓时,我替母亲拔下早生的白发。她忽然轻声说:“当年你外婆也这样帮我拔过白发。”瞬间懂得了诗末“报得三春晖”的深意——母爱是场永恒的传承,我们都是这部长诗里的字符,用生命延续着最美的韵脚。
夜记
今日重读《游子吟》,才真正读懂“意恐迟迟归”里的温柔焦虑。所有母亲都是诗人,用青春写就最深情的诗篇,而我们用余生慢慢品读。窗外月光如练,母亲已安睡。也许千年后,会有新的诗人写下这个时代的母亲之诗,但那份“临行密密缝”的牵挂,将永远是人类最共通的语言。
母亲节时,我抄写了《游子吟》中的一句诗:“ ”来送给妈妈,感谢她那无私...
是《游子吟》的点睛之句,其中"寸草心"比喻子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象征母亲温暖的关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无私。填空时需注意:1.诗句必须出自《游子吟》;2.内容要切合感恩主题;3.上下句完整对应,避免错字(如"报"易误写为"抱")。该题主要检验学生对经典诗句的准确记忆和基本理解能力。...
阅读下面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再联系本文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拟写一...
本题要求结合《游子吟》的母爱主题创作母亲节短信,解析重点如下:一、古诗理解要点 1."密密缝"体现母亲细致入微的关怀 2."三春晖"比喻母爱的温暖与无私 3."寸草心"暗示子女回报的有限性 二、短信创作要求 1.结构要求:必须包含排比句(如示例中的"母亲是船/树/光")需有节日祝福语(如"母亲节快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