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读荣公《春日偶成》
清晨推窗时,檐角还挂着昨夜的雨珠。随手翻开那本泛黄的《宋诗选》,荣公的《春日偶成》蓦然跃入眼帘:"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短短十四字,竟让我怔忡良久——这分明是我此刻窗外的景致。
诗中画与眼前景
远处山岚如荣公所言"云淡",晨风掠过新抽的柳枝确乎"风轻"。楼下阿婆正提着竹篮穿过花径,蓝布衣裳在粉白杜鹃丛中时隐时现,可不正是"傍花随柳"的鲜活注解?忽然想起钱钟书先生曾说宋诗"以理趣胜",此刻方知荣公此诗之妙,不在说理而在造境。
闲适中的生命哲思
后两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更令我掩卷沉思。在这个连散步都要计算步数的时代,我们是否早已失去"闲看儿童捉柳花"的从容?手机相册里存着上千张"云淡风轻"的滤镜照片,却再难体会荣公笔下那种与自然肌肤相亲的快乐。
寻找现代生活的诗意
午后特意放下手机,学着荣公漫无目的地行走。巷口修车铺的老张正在逗弄笼中画眉,阳光透过梧桐叶在他皱纹里流淌;街角奶茶店的小妹哼着歌擦拭玻璃,她的发梢沾着彩虹色的水珠。这些平凡场景突然变得珍贵——原来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我们拒绝匆忙的每个瞬间。
归家后重读《春日偶成》,忽然明白八百年前的荣公早已参透:真正的闲适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让心灵保持足够的敏感与余裕。当我在日记本上抄下这首诗时,窗外恰好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恍若跨越时空的应答。
(全文字数统计:约6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