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原文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他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派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
诗歌赏析
首句"春眠不觉晓":春天的夜晚是如此美好,让人沉睡不醒,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这句话写出了春夜的舒适和诗人的惬意心情。
次句"处处闻啼鸟":醒来后听到的是鸟儿们欢快的啼叫声,"处处"说明鸟声此起彼伏,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
三句"夜来风雨声":诗人回想起昨夜似乎听到了风雨声,这为下句的"花落"做了铺垫。
末句"花落知多少":经过一夜的风雨,不知道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句看似随意的询问,实则包含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淡淡惋惜。
艺术特色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它的自然和真实。诗人没有刻意雕琢,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春日清晨的真实感受。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体现了孟浩然诗歌"清淡"的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虽然诗中有对花落的惋惜,但整体基调是明快的。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体现了古代文人悠闲自适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