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回延安:一段深情的红色记忆
重返革命圣地的日记
今天,我终于踏上了回延安的旅程。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小城,承载了我太多青春的回忆与革命的理想。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变为连绵的黄土沟壑,仿佛时光倒流,将我带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初到延安:记忆的闸门打开
下午三点,列车缓缓驶入延安站。走出站台,扑面而来的是熟悉的黄土气息和干燥的风。我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当年小米饭的香味。站前广场上,"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标语依然醒目,让我眼眶微热。
"宝塔山还是那样巍峨,延河水却比记忆中的更加清澈了。"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时,手有些颤抖。三十年了,这座革命圣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那些重要的地标依然如故,就像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寻访旧迹:杨家岭的沉思
第二天一早,我便前往杨家岭革命旧址。走在石板路上,当年毛泽东同志居住过的窑洞依然保存完好。抚摸着粗糙的黄土墙面,我仿佛听到了当年同志们热烈讨论革命理论的声音。
在中央大礼堂前,我驻足良久。1945年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如今,礼堂内陈列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夜话延安:与老战友重逢
晚上,几位尚健在的老战友特意赶来相聚。我们围坐在宾馆的房间里,就着一壶清茶,回忆往昔。老张已经八十多岁了,但说起当年在鲁艺学习的情景,眼睛依然闪闪发亮。
"那时候条件那么苦,可我们心里装着整个中国的未来啊!"老李感慨道。我们相视而笑,举杯以茶代酒,敬我们共同的青春,敬永不磨灭的延安精神。
告别与感悟
临行前的清晨,我独自登上宝塔山。俯瞰整座延安城,现代化的高楼与传统的窑洞民居和谐共存。这座曾经的中国革命圣地,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着辉煌。
在回程的车上,我翻开日记本,写下最后一段话:"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片黄土地孕育的革命火种,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合上日记,窗外的夕阳将黄土高原染成金色,就像那些永不褪色的记忆,温暖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