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离骚 译文为镜,映照我的心灵日记
晨起读《离骚 译文》有感
清晨,我翻开泛黄的书页,屈原的《离骚 译文》如清泉般流入心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句跨越千年的叹息,让我不禁放下书卷,望向窗外熙攘的街道。现代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多艰"?
《离骚 译文》摘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被无数人传诵的诗句,今日读来格外震撼。我在这行诗句旁画下波浪线,墨迹在宣纸上微微晕染,就像我此刻荡漾的心绪。
午后的沉思
午后雷雨骤至,我独坐窗前重读《离骚 译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哪里是描写香草美人?分明是每个现代人都面临的时光焦虑。我在日记本上写道:"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比屈原更恐惧衰老,却少了那份直面岁月的从容。"
古今对话
- 屈原问天,我们问数据
- 屈原以香草明志,我们用品牌标榜
- 屈原流放仍吟诗,我们失业就焦虑
这种对比让我哑然失笑,却又心生敬意。电子日记里,我新建了一个名为"离骚启示录"的文件夹。
夜读新悟
深夜台灯下,《离骚 译文》的结尾处"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让我眼眶发热。在妥协成风的时代,这种决绝何其珍贵!我在日记的最后一页用力写下:"愿以离骚为镜,照见本心;以译文为舟,渡浮躁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