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一位清官的仁政日记
乾隆十二年冬月记事
今日霜重,晨起见衙门外已跪了数十饥民。自九月淮北水患以来,这已是第三批逃荒至潍县的流民了。
开仓前的挣扎
卯时三刻,师爷呈上粮库账册:"县仓存谷仅余二千石,若开仓放粮,恐难撑至来年春税。"我提笔蘸墨三次,终在公文上落下朱批:"民命重于官帽,开仓!"
济民现场实录
未时,亲自监督放粮。老妇王氏颤巍巍捧粥碗道:"郑大人,这粥里竟有米香!"原来前任县令放的"赈灾粥",清得能照见官服补子。今命人每斗米只兑三勺水,孩童另发麦饼两张。
"为官一任,当养浩然之气"——我在发放名册扉页题下此句,墨迹透纸三分
后续记事
三日后接知府斥责文书,我以《孟子·梁惠王》中"庖有肥肉,厩有肥马"章句作注。腊月初八,见街头老幼皆执腊八粥,方觉心安。此番开仓济民翻译成百姓口碑,比那朱批奏折更显真章。
注:此日记参照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意,将"衙斋卧听萧萧竹"的忧民之情,化作"开仓济民翻译"的务实之举。
标签:
郑板桥开仓济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