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秋日闲记:古诗咏桂与庭前香韵

十月廿三·木樨初绽

晨起推窗,忽有暗香盈袖——原是庭前那株老桂开了。金粟般的花粒缀满枝头,恰似李清照所言"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这倒让我想起昨日在《全唐诗》里读到的咏桂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刻方知古人诚不我欺。

古诗中的桂花意象

翻检旧书札,发现历代咏桂诗词竟积了厚厚一沓。王维的"人闲桂花落"透着禅意,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满是逸趣,最妙是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将月色与花香糅合成飘渺仙境。这些诗句在青瓷盏中浮沉,与今日所见之景渐渐重叠。

「枝头万点妆金粟,
十里清香拂玉楼。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秋。」

香篆记趣

午后制香时特意采了些新鲜桂花。按《陈氏香谱》古法,将蜂蜜与檀香末调和,再拌入浸过酒的花瓣。蒸制间隙,见阳光透过窗棂在香案上投下桂花枝影,恍惚竟似张九龄笔下"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的光景。待香成型,其韵清幽冷冽,恰似把整首《咏桂》诗焙进了香饼里。

夜读偶得

晚间重读杨万里的《咏桂》,"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两句忽有新解。或许古人将桂与月宫相连,不仅因花色如月华,更因这份沁透千年的冷香,本就不似凡俗之物。此刻风过回廊,带着花香的月光正轻轻叩打诗笺,恍惚听见李贺在吟唱:"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闭目细品,这满院芬芳原是千年文脉的延续。自屈子"援北斗兮酌桂浆"始,到今夜我笔下的墨香与花香交织,古诗咏桂的 tradition 从未断绝。明日当效法古人,采些桂花酿坛"天香酒",待冬至围炉时,再与陶渊明的《饮酒》诗对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