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行旅拾忆:在古诗的驿站邂逅远方

行旅拾忆:在古诗的驿站邂逅远方

一、晨光中的启程

清晨推开窗时,檐角还挂着昨夜未干的雨珠。翻开泛黄的诗集,王维的《使至塞上》蓦然跃入眼帘:"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忽然想起今日要赴一场十年之约的故城之旅,行李箱轮毂碾过青石板的声音,竟与千年前的车辙声重叠。

古诗里的行囊

背包里除了相机和日记本,还特意塞了本《唐人羁旅诗选》。高铁穿过晨雾时,读到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句子,窗外掠过的芦苇荡仿佛瞬间浸透了盛唐的月光。邻座旅客好奇张望,我笑着指给他看玻璃上凝结的水痕——那多像岑参笔下"忽如一夜春风来"的边塞冰花。

二、中途的驿站

晌午在服务区歇脚,捧着温热的绿茶重读白居易《琵琶行》。加油站橘色的顶棚下,大货车轰鸣着现代版的"商人重利轻别离"。突然注意到诗中"浔阳江头夜送客"的细节,翻开地图发现竟与此刻的经纬度只差三十公里,当即决定改道去寻那座唐代的码头。

诗意的偏离

导航显示需要绕行两小时,却意外闯入范成大笔下"梅子金黄杏子肥"的乡野。农人正在采摘当季的枇杷,竹筐里盛着的分明是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夏。用手机拍下沾着露水的蛛网,突然理解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的潇洒——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计划外的诗行间。

三、暮色里的抵达

黄昏终于站在江畔废弃的渡口时,落日正把江水染成李商隐"夕阳无限好"的绛紫色。对岸新建的跨江大桥亮起灯火,恍若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当代注解。在日记本上抄录《枫桥夜泊》时,晚风送来货轮的汽笛,那是张继听过千年的钟声的变奏。

永恒的羁旅

归程的列车上整理照片,发现最动人的竟是那些模糊的抓拍:服务区玻璃上的雨痕,老农递来的枇杷上的绒毛,渡口石阶缝隙里倔强生长的蒲公英。这些画面与记忆中的诗句交织,终于懂得苏轼"人生如逆旅"的真意——我们都在时光里行旅,而古诗是永不熄灭的驿站灯火。

(日记终篇于2023年6月15日,共6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