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古诗中的秋日遐思
一页泛黄的诗笺
整理书包时,那片夹在语文书里的银杏叶突然飘落。叶脉间还残留着上周背诵《野望》时用荧光笔划下的痕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初二上册的古诗单元像一扇雕花木窗,轻轻推开,整个秋天的光影都流淌进了日记本。
王绩的句子总让我想起上周去郊外写生的场景。当时美术老师指着远处层林尽染的山峦说:"这就是'山山唯落晖'的立体版本。"我偷偷把速写本翻到背面,临摹着语文课本里泛着墨香的插画——那个戴着斗笠的古人背影,此刻在暮色中竟与山脊线重叠了起来。
二、月光下的平仄游戏
昨晚背《使至塞上》时,窗外的月亮刚好停在"长河落日圆"那句上。妈妈端来的热牛奶在书桌上氤氲出白雾,恍惚间看见王维的马车正从水汽里驶过。突然发现"大漠孤烟直"的"直"字用得真妙,就像我们物理课学的杠杆原理,一个字就支起了整片戈壁的苍茫。
- 晨读时总被《黄鹤楼》的"晴川历历汉阳树"绊住舌头
- 地理课上讲到长江流域,突然懂了些"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惆怅
- 同桌说崔颢要是活在当代,大概会写"核酸检测排队久"
三、藏在注释里的秘密
今天在《渡荆门送别》的脚注里发现个小秘密:"仍怜故乡水"的"怜"字在唐代是"爱"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暑假回老家,奶奶用井水冰镇的西瓜。语文老师说得对,这些古诗就像压缩文件包,解压时需要往里面填充自己的记忆。
最近总在课间模仿李白"挥手自兹去"的姿势,结果昨天值日时不小心打翻了粉笔盒。但当我蹲下身收拾时,忽然觉得满地白色粉末很像"萧萧班马鸣"里扬起的尘土。或许初二上册这些古诗,正在教我们用另一种眼光打量平凡的日子。
合上日记本前,我又读了一遍《钱塘湖春行》。虽然现在是秋天,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生机,和数学月考后走廊里飞舞的试卷,竟有种奇妙的相似。这些躺在课本第68页到83页的文字,原来早就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会开花的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