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春行日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春行日记

三月十八日,晨光熹微,我踏着苏东坡的足迹,来赴一场与西子湖的千年之约。站在断桥上远眺时,方才真正明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十四字的分量——晨曦中的西湖宛如未施粉黛的佳人,带着初醒的慵懒与清丽。

湖面笼罩着薄纱般的雾气,三两只早起的鸬鹚掠过水面,划破镜面般的平静。保俶塔在晨霭中若隐若现,雷峰塔则在对岸沐浴着第一缕金晖。我沿着白堤缓缓行走,桃红柳绿倒映在湖中,仿佛西子正在对镜梳妆,将胭脂与翠黛淡淡晕染。这般景致,恰是东坡笔下“淡妆”的极致诠释。

午时·浓抹华裳

至正午时分,西湖竟真的换上盛装。游船画舫点缀湖心,笙歌隐隐随风飘来。阳光洒在湖面上,碎成万千金鳞跳动。曲院风荷处虽未见夏日的接天莲叶,但新发的嫩叶已铺就满池翠玉,几尾锦鲤在叶隙间游弋,恍若西子发髻间摇曳的步摇。

在花港观鱼,我见到最惊艳的“浓抹”。牡丹园里姚黄魏紫竞相怒放,游人们穿着各色春衫穿梭其间,与斑斓的鱼群相映成趣。有个穿红衫的姑娘俯身喂鱼,裙裾被风吹起,恰似一朵落入凡间的牡丹。此刻方才懂得,东坡所说的“总相宜”,原是无论天然去雕饰,还是锦衣绘丹青,西湖都有令人心颤的美。

暮色·相宜之境

日落时分,我坐在孤山的长椅上看暮色四合。晚霞将天空染成渐变的绯红,又倒映在湖面,天地仿佛连成巨幅绸缎。归航的船只划开霞光,犹如剪开一匹上好的苏绣。这时湖山变得朦胧,分不清是淡妆还是浓抹,只觉得一切都恰到好处。

忽然想起《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典故——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既见过晴空万里的潋滟湖光,也经历过山色空蒙的细雨蒙蒙。他阅尽西湖的千姿百态,才得出这千古妙喻。而我在一日之内,竟也邂逅了西子的多面风情。原来真正的美,从不需要刻意定义,就像西湖无论晴雨朝夕,永远保持着恰到好处的韵味。

华灯初上时,我踏上归途。回头望见月亮悬在保俶塔尖,湖面泛着银光,夜西湖又换上另一副容颜。忽然莞尔——西子若活到今天,大概也会惊叹于自己千年来不曾褪色的美丽。而东坡这句诗,则成了穿越时空的知音对话,让每个到来的人都能在湖光山色中,找到自己心中的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