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集字古诗:临帖日记
一、晨起沐手
清晨五点半,窗外犹带夜色。以温水沐手,净案展纸,将颜真卿《自书告身帖》置于案左。今日计划临写集字古诗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十字。磨墨时想起苏轼所言:“非人磨墨墨磨人”,松烟墨香漫开时,心便静了三分。
二、笔锋初探
颜体楷书如忠臣持笏,每一笔都带着端严之气。写“明”字时,左竖如铁柱擎天,右横折钩却需蕴藏柔劲。记得启功先生曾评颜字“筋肉饱满而骨力暗藏”,果真不虚。当笔锋行至“月”字撇画时,刻意放缓速度,感受麻纸纤维与毫尖的摩擦——这种触感宛如与千年前的书写者隔空对话。
三、气韵追寻
四、暮省得悟
晚间整理日课作业,发现“间”字的结构总是左轻右重。翻检《多宝塔碑》原拓,方知颜公故意强化右侧“门”部的张力,形成如庙堂殿宇的庄严感。忽然悟得:集字古诗不仅是字形拼凑,更是气韵的再造。正如钱钟书所言:“诗必取铢两悉称之字,书必求气脉贯通之势”。
五、灯下杂感
墨香渐淡,夜已深沉。合上日记时忽然想起,颜真卿五十岁后才形成雄浑书风,人生积淀与艺术造诣从来相辅相成。今日所书虽不足观,然在笔墨起落间,终究触摸到几分盛唐气象的余温。愿明日晨光再现时,能再与鲁公遗墨相逢于素纸之上。
颜真卿颜勤礼碑集字古诗20字合集
颜真卿字帖《颜勤礼碑》米字格版,精彩至极! 颜真卿字帖《颜勤礼碑》米字格版,精彩至极! 《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墓碑),四面 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碑阳 19 行,碑阴 20 行,每行各 38 字。碑侧 5 行,每行 37 字,左侧铭文在北宋时已被磨去。1922 年 10 月在西安 出土,后移新城,现在西安碑...
颜真卿28字古诗集字作品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28字古诗集字作品是指他创作的一首古诗,共有28个字。下面是这首古诗的全文: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此诗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寒雨连江、平明送客的描写,表现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孤独感。同时,洛阳...
颜真卿多宝塔古诗集字28字合集
颜体集字古诗: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体集字古诗:颜真卿多宝塔碑 1. 引言 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颜真卿是被誉为书坛巨擘的一位 大家。颜真卿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优雅的笔墨,成为后世书法家们学习的楷模。 其中著名的《多宝塔碑》更是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推崇,本文将对颜真卿多宝塔碑 进行详细的探讨...
颜真卿楷书集字古诗28字书法作品合集
米字格版字帖欣赏《集颜真卿楷书古诗文》 米字格版字帖欣赏《集颜真卿楷书古诗文》 内容摘要:米字格版字帖欣赏《集颜真卿楷书古诗文》,颜体书 法字帖图片 66 张。颜真卿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 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 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他的书体被称...
颜真卿楷书集字古诗16首合集
颜真卿楷书集字唐诗 颜真卿楷书集字唐诗 颜真卿楷书古诗作品 颜真卿楷书古诗作品 《麻姑仙坛记》(全称为《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楷书,麻纸本,纵 26 厘米,横 165 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麻姑仙坛记》刻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至政和三年(1043), 颜真卿时年七十五岁。原文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学者颜...
颜真卿的集字古诗合集
颜真卿楷书集字古诗16首 颜真卿《勤礼碑》集字古诗16⾸ 颜真卿楷书集字古诗16⾸ 颜真卿楷书世称“颜体”,与柳公权有“颜筋柳⾻”之说,颜早年书风⽤笔庄重雄厚,细横粗竖,晚年⽤笔清劲健硕,易⽅为 圆,⽼辣⾃在,结体相向,⽓势磅礴。对当时后世影响极⼤。 《颜勤礼碑》久埋地下,1922年出⼟,...
颜真卿行书集字古诗合集
颜真卿集字楷书古诗⽂,学习颜体楷书的好范本 颜真卿(709-785),字清⾂,⽣于京兆(今西安)。 历任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封鲁郡开国公,世称“颜鲁公”。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影响最⼤的书法家, 成为中国⽂⼈书法的重要⾥程碑。他转益多师,⼀变成法, 创造出⽅严正⼤、朴拙雄浑、...
颜真卿颜勤礼碑古诗集字合集
颜真卿颜勤礼碑古诗集字合集 颜真卿勤礼碑原文 顏真卿勤禮碑原文 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長史上護軍顏君神道碑 君諱勤禮,字敬,琅琊臨沂人。高祖諱見遠,齊禦史 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 《周書》。曾祖諱協,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學》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
颜真卿集字古诗创作必备合集
颜真卿集字古诗创作必备 颜真卿集字古诗创作必备 的六韵 颜真卿集字古诗创作必备的六韵是指: 一、解韵(jie yun):以声调为依据,上下句韵相 同。 二、平仄韵(ping ze yun):以平仄为依据,上下句 中平仄不同,但以末声相同。 三、连珠韵(lian zhu yun):以连珠联结,上下句 韵调相连,但每句末尾用不同韵。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