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晨起闻鸡鸣,忆诗经·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有感

癸卯年腊月初七 晴

清晨五更天,窗外忽闻"喔喔——"之声划破夜色。这让我想起《诗经》中那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此刻虽无风雨,但鸡鸣的穿透力依旧带着亘古的韵律。

一、千年不变的生物钟

披衣起身,见东方才露鱼肚白。邻居家那只芦花公鸡正昂首立于柴垛,鲜红冠子随着啼叫颤动。这场景与汉代《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何其相似!古人将鸡鸣与天象相连,现代科学则解释为松果体对光线的敏感。

《撼龙经》有云:"鸡鸣犬吠相呼应"
此刻全村的鸡仿佛接力赛般此起彼伏

二、文化符号的演变

早餐时母亲端来鸡汤,瓷碗里浮着金黄油花。突然记起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中,鸡豚总是与丰年意象相伴。从商周青铜器上的鸡形卣,到明清年画中的大公鸡,这种家禽早已超越食材意义。

古诗出处鸡意象
《楚辞·卜居》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三、现代生活的回响

午后路过养鸡场,全自动化设备替代了传统鸡舍。但电子显示屏仍循环播放"金鸡报晓"的动画——科技再发达,我们依然需要这种文化记忆。就像苏轼《浣溪沙》里"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的田园交响,鸡鸣始终是其中最清亮的音符。

暮色中又闻鸡啼,这次却来自手机闹铃。设置的是《竹枝词》旋律,歌词正唱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突然觉得,电子时代的"鸡鸣",何尝不是另一种诗意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