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下的草原日记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站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制高点,极目远眺,我终于理解了《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意境。蔚蓝的天空如同巨大的圆顶帐篷,严丝合缝地覆盖着无垠的草原。这里的云朵格外低垂,仿佛伸手可及,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光柱,为绿毯般的草原镀上金边。
风吹草低见牛羊
晨起时,露珠还在草尖闪烁,牧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成群的黑白花奶牛悠闲地啃食着青草,远远望去,就像散落在绿色绸缎上的珍珠。当微风拂过,草浪起伏间,那些原本隐匿在草丛中的羊群便显露出来,正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动写照。牧羊人骑着马,手持套马杆,口中哼着悠长的牧歌,与天地构成和谐的画卷。
蒙古包里的夜晚
夜幕降临,我受邀进入蒙古包作客。热情好客的牧民端上热气腾腾的奶茶和手把肉,马头琴声如泣如诉地讲述着草原千年的故事。老牧民巴特尔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生活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他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一刻,古诗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成为了鲜活的文化传承。
《敕勒歌》诞生于南北朝时期,短短二十七个字,却勾勒出游牧民族的生存图景和精神世界。站在辽阔的草原上,我才真正体会到这首民歌背后蕴含的豪迈气概与生命张力。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敕勒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精神通过歌谣穿越千年,依然在草原的风中回荡。
夕阳西下,整个草原被染成金红色。牧民们骑着马驱赶畜群归栏,远远传来嘹亮的歌声。虽然听不懂歌词,但那旋律与《敕勒歌》的意境如此契合,都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恋。我坐在草坡上,看着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这片土地孕育了豪放勇敢的民族,也孕育了流传千古的诗篇,而我有幸在这里,用身心感受诗歌里的世界。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敕勒歌》,只点拨“天苍苍,野茫茫”的意思(“天空蓝蓝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让孩子用画画表现草原的辽阔;群文阅读:学完“秋天单元”,整合《秋天的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让孩子用“落叶、桂香、秋风”写“我的秋天发现”。(三)差异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优生:布置“挑战任务”——写“秋天日记”(如“今天我捡了银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