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思乡日记:出塞古诗意思中的征人愁绪
戍楼独望的黄昏
今日戍楼当值,时近黄昏,大漠风沙渐息,血色的残阳将孤城的剪影拉得悠长。凭栏远眺,天地苍茫处唯有连绵的沙丘如凝固的波涛,不禁想起王昌龄那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千百年来的征人,望的竟是同一轮月亮,守的仍是同一片荒芜。风卷旌旗的猎猎声里,我恍惚听见古战场上铁甲碰撞的回响,那些未曾归家的亡魂,是否仍在沙砾下吟唱着思乡的曲调?
家书抵万金的重量
傍晚收到驿使捎来的家书,信纸已被风沙浸得粗粝。母亲的字迹小心翼翼地问:“塞外寒否?衣食可足?”短短六字,却让我的手止不住颤抖。欲回信,笔墨在纸上徘徊良久,终只写下“一切安好,勿念”。忽然深刻体会“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沉痛——报喜不报忧,原是古今征人共通的默契。这封家书将被揣在襟口,直至体温焐透纸页,如同故乡炊烟般温暖。
塞外秋月照铁衣
夜半巡营时,冷月如霜,照得铠甲泛起寒光。同袍在帐中鼾声起伏,而我独坐沙丘,看月光将影子拉成寂寞的孤峰。李白那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此刻具象如画,却美得令人心碎。想起离家时院中桂树正当花开,如今应是落英铺满石阶了吧?忽有笛声自远方营帐飘来,呜咽如泣,竟与记忆中故乡的牧童短笛重合,惹得铁血男儿亦鼻尖发酸。
沙场梦里的江南烟雨
昨夜梦回江南,杏花春雨沾湿青石板,母亲坐在檐下缝补衣衫,针脚细密如旧。醒来时帐外胡笳声碎,唯见沙尘扑打军旗。终于懂得为何古人说“不教胡马度阴山”——守的不仅是疆土,更是梦里那片烟雨朦胧的故园。披衣起身擦拭剑刃,剑光映出眼角细纹,当年“万里赴戎机”的少年,如今已尝尽“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况味。
鸿雁南飞时的凝望
今日见鸿雁列阵南飞,同袍们皆驻足仰望,整座军营突然寂静。那些振翅的身影划过苍穹,指向我们魂牵梦萦的方位。有个年轻士卒忽然哽咽:“它们会经过我家屋顶吗?”老将军闻言拍了拍他肩甲,默然递来一囊浊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酒喝的不是豪情,是无数未说出口的乡愁。饮尽时,有人唱起故乡的采菱歌,沙哑声线裹着风沙,飘向云深不见处的江南。
(日记续页)夜更深时,我将今日所思记于羊皮卷上。或许千百年后,亦会有戍边者读到这些文字,如同我读《出塞》般隔世共鸣。那时他们守护的或许不再是关山铁骑,但思乡之情必当如月出天山,永恒照耀着人类最柔软的心绪。毕竟,每一个离人都是一首活着的出塞诗,字句间永远回荡着“人未还”的叹息。
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
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 答案: 我们还学过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王之涣的(《凉州词》)©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古诗,聪明的人来!类似《出塞》这样的描述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很多...
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 [唐]卢纶 (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春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
...凉州词》、《夏日绝句》,其中前两首为边塞诗,均属唐代。
古诗三首为《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其中前两首为边塞诗,均属唐代。 1、《出塞》唐代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夏日绝句》宋代 ...
描写边塞风光和君吕生活的古诗,除了《出塞》《凉州词》,还有哪些边塞风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音标】dān chē yù wèn biān 单 车 欲 问 边 shǔ guó guò jū yán 属 国 过 居 延 zhēng péng chū hàn sài 征 蓬 出 汉 塞 guī yàn rù hú tiān 归 雁 入 胡 天 dà mò ...
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句为“但使龙 ...
第一空出自王昌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与上句"但使龙城飞将在"构成假设关系,表达对良将守边的期待。"胡马"指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阴山"是重要地理分界线。第二空出自王之涣《凉州词》,"一片孤城万仞山"以"万仞"(古代长度单位)的夸张手法,衬托边塞孤城的险要地势。两首诗均通过典型意象(龙城、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