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忧国忧民的古诗照进现实——我的抗疫日记

忧国忧民的古诗照进现实——我的抗疫日记

四月十二日 阴

今日重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竟有锥心之痛。窗外本应是人间四月天,街道却空无一人,唯见防疫帐篷如白梅散落街头。这种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让我真正理解了何为“忧国忧民”——它不是文人雅士的矫情,而是每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最本真的牵挂。

四月十五日 小雨

志愿者工作的第三天。穿着防护服为封控区送菜时,忽然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呐喊。隔壁单元的王奶奶不会用手机抢菜,我把自己的物资分她一半时,她颤巍巍地从铁门缝隙递出一张纸条,上面抄着陆游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那一刻,面罩下的泪水模糊了视线。原来忧国忧民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具体到一餐一饭的守望相助。

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社区团购的蔬菜包到货时,微信群里的欢呼让人动容。这让我想起《诗经》里“知我者谓我心忧”的慨叹。邻居们自发用酒精为物资消杀,年轻人在楼道分享烘焙教程,退休医生组建在线问诊群——这些微光汇聚成刺破疫情阴霾的利剑。白居易笔下“唯歌生民病”的关怀,正以最朴素的方式在每扇窗后上演。

四月二十日 晴

收到政府发放的第三批应急物资,纸箱上印着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突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将民生多艰与家国情怀相连。当快递小哥昼夜奔忙,当白衣天使席地而眠,当千万市民自觉禁足,我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书写新时代的《正气歌》。这种刻进民族基因的担当,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春寒料峭中的希望

今日核酸检测时,发现杏花已开满小区东墙。孩子们隔着口罩辨认花朵,志愿者防护服上画着可爱的加油图案。这让我忆起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咏叹。所有细微处的坚持,终将凝聚成驱散寒冬的暖流。当我把社区发的抗原试剂分给独居老人时,忽然明白:忧国忧民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诗句里的情怀,化作伸手可及的温暖。

夜已深,远处传来消毒车工作的声音。电脑里正播放《诗经·黍离》的吟诵:“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个平凡人的坚守,都是对忧国忧民传统最动人的传承。明日朝阳升起时,我仍将穿上红马甲,继续书写这首属于所有人的、未完待续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