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中的周庄
清晨推开木窗,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周庄的河道,恍惚间仿佛听见了千年前《周庄古诗》中"橹声摇月归"的吟唱。青石板路上还留着昨夜微雨的湿润,斑驳的白墙黛瓦在晨光中显出一种朦胧的诗意。
古诗里的倒影
漫步双桥时,突然想起《周庄古诗》中"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句子。眼前的永安桥与世德桥恰如古诗所绘,桥拱倒映在水中,与真实的桥身合拢成完美的圆。几位浣衣妇人蹲在石阶上,木槌敲打衣物的声音在水面荡开,竟与古诗里"万户捣衣声"的意境重合。
沈厅的墨香
午后在沈厅参观时,意外发现展厅角落里陈列着明代版本的《周庄古诗集》。泛黄的纸页上,"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字迹依然清晰。透过雕花木窗望去,河道上游船如梭,游人的油纸伞在细雨中开成移动的花,古诗中的画面就这样穿越时空铺展在眼前。
夜幕下的诗意
入夜后坐在三毛茶楼,檐角灯笼将暖光洒在河道上。对岸传来评弹艺人用吴侬软语吟唱的《周庄古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唱词伴着茶香沁入心脾。突然明白为何历代文人独爱在此留下诗篇——这里每个转角都藏着会呼吸的典故,每道水波都漾着未干的水墨。
临别时买下一柄题着《周庄古诗》的绢扇,掌柜笑着说:"这诗里的周庄,和您看见的周庄,可还一样?"我望着扇面上"人家尽枕河"的字样,听见远处传来摇橹声,答案已在水声中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