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池夏日记

《小池》夏日记

七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窗,杨万里的诗句倏然浮上心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寥寥二十八字,竟将夏日清趣勾勒得如此鲜活,引得我索性携书出门,去湖畔寻一寻诗中的意境。

一、树阴照水爱晴柔

沿着青石板路走向公园,晨风裹着湖水的湿气拂面而来。择一处柳荫下的长椅坐下,正对着微波荡漾的湖面。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水面洒下碎金般的光斑,恍若杨万里笔下“树阴照水”的景致。湖水倒映着岸边的垂柳、远处的亭台,以及蓝天上漫游的云朵,整个画面被柔和的晨光笼罩,确实当得起“爱晴柔”三字。几位老人坐在不远处垂钓,他们的身影静默如雕塑,与这安谧的景色融为一体。

二、小荷才露尖尖角

走近湖东侧的荷花池,方才真正领略到诗人观察之精微。荷叶田田,铺满了大半水面,而在层层碧绿之间,果然有无数“尖尖角”探出头来——那是尚未舒展的新荷,嫩绿中带着浅黄,紧实地卷裹着,像一支支倒立的毛笔,蘸着湖水准备书写夏日的诗篇。偶尔有几朵早开的荷花,花瓣顶端还带着娇嫩的粉色,羞怯地依偎在宽大的荷叶旁。此情此景,让人不禁感叹:八百年前的杨万里,竟能捕捉到如此细微而永恒的生机。

三、早有蜻蜓立上头

最妙的莫过于验证诗的最后一句。静立池边不足十分钟,便见一只红蜻蜓翩然而至,它盘旋几周,最终精准地停驻在一支最高的荷尖上。透明的翅翼在阳光下泛着虹彩,细长的身体保持着微妙的平衡。紧接着,又有一只蓝蜻蜓加入,它选择了邻近的一支蓓蕾。这一幕与古诗严丝合缝,仿佛时空在此重叠。原来不是诗人浪漫的想象,而是对自然真实的刻录——只要愿意静心等待,夏日的精灵从不缺席。

午后雷雨忽至,湖面溅起万千涟漪,荷花在雨中摇曳生姿。雨停后,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水珠,空气中有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黄昏归家,竟在小区池塘也见到同样的景致:细流悄涌,树影婆娑,新荷初绽,蜻蜓点水。方才醒悟:杨万里写的从来不只是某个著名园林,而是每一处愿意呵护野趣的“小池”,是夏日馈赠给所有静观者的礼物。

今日方知,读千遍古诗不如亲历一遭。最美好的诗意,从来都藏在我们俯首可得的自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