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端午节忆古: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端午节忆古: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五月五日的乡愁

晨光微熹时,推窗便见邻家屋檐下新悬的菖蒲,青翠叶片还沾着昨夜的露水。鼻尖飘来厨房蒸煮粽子的清香,混着艾草特有的苦涩气息,这才恍然意识到——又是一年端午至。陆游那句“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蓦地涌上心头,仿佛穿越八百余年时光,与此刻的晨风融为一体。

诗中的端午光影

放翁笔下描绘的场景,与我记忆中的故乡端午何其相似。幼时在浙东山村,每逢端午前夕,祖母总会拉着我到后山采摘榴花。她边挑拣枝头最艳丽的几朵边念叨:“榴花照眼明,邪祟不敢近。”那时只觉祖母迷信,如今回想,那分明是古老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石榴花红得灼眼,在墨绿的山色中跳跃,恰如诗人所吟“忽已繁”——那“忽”字妙极,道尽了时节变换的猝不及防与生命绽放的惊喜。

母亲至今保留着浸糯米包粽子的习惯。她手法娴熟地将两片粽叶折成锥形,填入拌着赤豆的糯米,中间埋进一块渍过的五花肉,最后用棉线捆扎得棱角分明。灶台上叠成小山的粽子,像一座微缩的金字塔,蒸煮时满屋氤氲的水汽,模糊了窗外的榴花影。这般场景,想必陆游也曾见过:“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简单的十字,写尽了端午最本真的模样。

古今交融的端午魂

午后特地寻访城郊的龙舟训练基地。鼓声震天中,十数条龙舟破开水面,桡手们古铜色的臂膀起落一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灿若碎金。忽然理解为何古人要将端午与屈原紧密相连——那奋力争先的龙舟,何尝不是对“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具象诠释?而观众席上白发老者轻声吟诵《离骚》的片段,又与震天的鼓声形成奇妙的和谐。

归途经过民俗博物馆,正在展出历代端午文物。玻璃柜里明代《端午景图》上,榴花、枇杷、菖蒲被精心插在青瓷瓶里,旁边还摆着绢制的五毒纹香囊。电子屏滚动播放各地端午习俗:江南地区的佩长命缕,楚地群众的浴兰汤,闽南人家的午时水——原来每寸山河都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这个节日。最动容的是一段采访视频里,百岁老人用方言唱诵儿时的端午歌谣:“五月五,是端阳,艾草香,香满堂...”苍老的嗓音里,藏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基因。

数字化时代的古老节庆

傍晚家庭微信群早已热闹非凡。表妹晒出自己包的创意粽子,抹茶星空粽在手机屏幕里美得不真实;舅舅上传了云划龙舟游戏的截图;留学异国的堂弟则发了段AI生成的屈原数字人朗诵《怀沙》。科技让传统以新的形式延续,就像千年前的榴花,如今依然会在端午时节“忽已繁”。

临睡前重读陆游《乙卯重五诗》,忽然领会到诗末“逝者如斯夫”的叹惋。八百多年过去了,山村依旧会在重五时节绽满榴花,人们依旧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先人的追思。这个起源于祛病辟邪的节日,最终在岁月长河中沉淀成文化认同的符号,正如石榴花开,年复一年,永远鲜艳如初。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的意思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的意思 这句话出现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意思是重岳山上的五座村落非常美丽,石榴花开得突然而繁盛。这句诗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传颂千古,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写端午节的作文800字精选

写端午节的作文800字 篇1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

...乙卯重五诗(节选)[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_百度文 ...

C. [解答]“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的意思是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从这句话的意思可知,这是描写端午节的风俗.故选B .D. .答案:【分析】 【解答】 【点评】解析:题目通过陆游诗句考查传统节日辨识。解题需抓住三个关键点:1.标题"重五"指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五"别称)2."粽...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1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出自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赏析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 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