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读《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感
清晨推窗,山岚未散,忽见院中老槐飘落第一片黄叶。翻开元曲选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赫然入目:"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字句间仿佛听见八百年前的历史回声。
山河依旧的震撼
踩着晨露漫步后山,眼前层叠的丘陵恰似词中"峰峦如聚"的写照。这片被先人吟咏过的土地,如今依然保持着相似的轮廓。站在半山亭远眺,突然理解作者为何用"聚"字形容山势——那些青灰色的山脊确如赴约般向主峰靠拢,在薄雾中形成天然的阶梯剧场。
注:张养浩原词节选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古今交织的沉思
午后在县志馆查阅资料,发现本地在元代竟是重要驿站。抚摸泛黄的地图,那些消失的官道与词中"潼关路"重叠。突然惊觉我们每日经过的新修大桥,或许正压在古人"宫阙万间"的遗址上。这种时空错位感令人心悸——正如词人面对秦汉遗迹时的怅惘。
黄昏时分的领悟
暮色中重读末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檐角风铃叮当作响。想起白天在菜市场见到的烟火气,与疫情期间空荡街道的对比。历史轮回里,平凡人的生活始终在宏大叙事中沉浮。这或许就是《山坡羊》穿越时空的力量——它用潼关的山水,道出了永恒的人文关怀。
合上书页时,月光已爬上东墙。那些散落的槐叶在青石板上拼出模糊的图案,像极了词中破碎的历史印记。此刻终于懂得,好的文学作品正如这秋夜的山风,吹过不同时代的山谷,总能激起相似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