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发白帝城
清晨薄雾中翻开《水经注》,郦道元笔下"古诗文三峡"的壮景倏然跃入眼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让我想起去年深秋的溯江之旅,遂提笔记录那段与千年文脉相逢的时光。
夔门初遇
当游轮驶入瞿塘峡时,晨曦正为赤甲山披上金甲。峭壁如刀削斧劈,恰似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注脚。导游指着崖壁上若隐若现的栈道孔洞,说这或许就是古诗文三峡中"王命急宣,朝发白帝"的古道遗迹。我抚摸着船舷上凝结的江雾,突然理解为何历代文人至此必作诗——面对如此造化神工,任谁都会成为诗人。
巫山云雨
午后行至巫峡,果然应了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预言。十二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游轮广播正念着《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句子。有个小女孩忽然指着神女峰惊呼,全船人都会心一笑——在这古诗文三峡的剧场里,我们与郦道元看着同样的山水布景。
夜泊归州
暮色里经过屈原祠时,江面浮动着渔火。船舱中重读《三峡》结尾:"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此刻虽非冬季,却同样感受到那股穿越千年的清寂。打开手机相册,发现竟无意拍下了与教科书插图几乎一致的江景构图,这才惊觉古诗文三峡早已成为华夏子孙的集体记忆。
合上日记本时,窗外的长江依旧奔流不息。那些镌刻在绝壁上的诗篇,与江底沉没的纤夫号子,共同编织成永不褪色的文化长卷。或许正如苏轼所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古诗文三峡的魅力,正在于它既是地理坐标,更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八年级古诗文三峡笔记整理合集
八年级游记作文三峡 1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坐动车去了武汉宜昌,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 三峡大坝观光游玩。 那一天,我们坐车直奔三峡大坝景区,一路上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三峡大坝景区有坛子岭、185、偏岩子、截流纪念园四个景点。景区内 的大巴车首先把我们送到了坛子岭景区,据说是因为从远处看像一只 倒扣着的坛子而得名,我们乘坐室外电梯直达坛子岭的...
...古诗文梳理——文言文阅读 写景游记类 第12篇 三峡
文言文阅读 二、写景游记类 第12篇 三峡 • [2024云南改编]三 峡(对比阅读练习) • 材料一: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 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 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 环而卫者。嘉木 奇卉 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 里,得泉之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