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观马日记
霜降第十日 晴
晨起薄雾未散,我便踱步至城西马场。昨夜读曹子建《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一句在脑海中盘旋不去,竟催得我天未明便起身,非要亲见骏马奔驰的英姿不可。
一、银鞍照白马
马场主人牵出匹通体雪白的伊犁马,正是"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的年纪。阳光刺破雾霭的刹那,马儿扬颈长嘶,鬃毛如银河倾泻而下。它蹄铁踏过草尖露珠,溅起碎钻般的光泽,恍若诗中"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具象化。我忽然懂得曹植为何要以白马为意象——这畜牲眼里的火,竟比武士的刀剑更灼人。
二、砂砾与长风
午后有骑手策马演练,但见白马四蹄腾空时,肌肉绷紧如满弓,恍惚间竟似看见三国烽烟里穿越而来的侠客。马蹄砸在砂地上迸发闷响,与诗中"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的韵律暗合。当它迎着朔风狂奔时,飘扬的马尾恰似战旗猎猎,让我想起美术馆里那幅《昭陵六骏》拓片——原来跨越千年的马魂,从来未曾改变过骨骼里的桀骜。
三、残阳镀金羁
日暮时分,白马安静地啃食草料,金羁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我抚过它颈侧伤疤,忽然察觉这"幽并游侠儿"的化身,亦有着"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的苍凉。马场主人说此马去年赛马时折过腿骨,如今奔跑起来仍看得出细微的跛态。但正是这缺陷,让"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绝唱,突然从文字里活了过来。
归途见暮鸦掠过隋代古城墙,忽然省悟:马之所以永恒地奔驰在诗行间,只因它驮着人类最重的豪情与最轻的生死。今日方知,读万卷诗不如闻一次马嘶。
《白马篇》读后感
《白马篇》读后感范文1:这首诗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
白马篇读后感
《白马篇》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个关于白马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的本质并不会因为外表的改变而改变。故事中,有一个农夫买了一匹白马,他觉得这匹马非常漂亮,于是便把它放在了马厩里。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这匹白马却变成了黑马。农夫非常惊讶,他认为这匹马一定是被...
《白马篇》赏析
有另外一种意见就是:曹植《白马篇》的原型并非他自己,而是歌颂后来与他水火不容的兄长曹丕。原因有二:诗中的英雄形象与曹丕的经历相似,《白马篇》中的英雄少年的身世是:“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这与曹丕10岁时的英雄经历相符。而且曹丕自幼习弓马骑射,曹丕《典论·自叙》云:“余时年五岁。上以四方扰乱,教...
细读《白马篇》
此篇之所以成为传世名篇,除去其“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思想境界之外,其文辞之华茂,结构之完整,意境之深远,更是不容小觑的重要缘由。“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篇二句就一反常情,不在饰人而在饰马。饰人者,多为京城风流人物;饰马者,则为沙场将士。诗文开篇就定点在战场,此为整首诗结构的起点。“...
曹植《白马篇》原文和译文
曹植《白马篇》译文:白马王子戴着青色帝子冠,住在粉色蝶宫,骑着一匹轻盈的马。看到一个空山,感觉有声音,但人仿佛并不存在,阶梯上满是花朵。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匹优秀的马,手欢快地弹奏。骏马在庭院前歌舞起舞,四处飘忽洒落。它的羽毛不再需要感谢飘逸的舞姿,马腹上的汗珠仍闪耀着光彩。它轻灵威勇地行走,...
曹植《白马篇》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三国曹植 [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第一部分描绘了游侠儿英武的雄姿)边境城市有很多警察,囚犯...
曹植《白马篇》
白马篇 唐代: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译文」你骑着白雪花毛的...
白马篇原文及翻译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