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一东古诗中的春日闲思

一东古诗中的春日闲思

晨起读诗,偶得闲趣

清晨推窗,微风拂面,案头摊开的《一东古诗集》被翻到《春晓》一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想起今日恰是谷雨节气,便决定以这缕诗意为引,记录下这个特别的春日。

诗境与现实的交织

漫步小区花园时,发现诗中景象竟在眼前徐徐展开:粉白的樱花如云霞般缀满枝头,麻雀在香樟树梢跳跃啼鸣,连石板缝里都钻出几株倔强的蒲公英。孟浩然笔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怅惘,此刻化作孩童追逐落英的欢笑声。

厨房里的诗意实践

午后尝试用"一东"格律写食单:"新笋初破土,嫩韭带春泥。灶火微微热,蒸笼袅袅起。"将采买的芦笋与香椿拌成凉菜,淡青瓷盘衬着翡翠般的菜色,倒真应了《山家清供》中"春盘荐新味"的雅致。

童年记忆的复现

母亲视频时说起老家门前的泡桐树已开花,忽然记起《一东》里"紫桐花发旧枝空"的句子。儿时总爱捡拾喇叭状的落花,吸吮花蜜的甜香。如今在异乡超市见到包装精美的槐花蜜,却再难尝到那种带着晨露的野趣。

黄昏时分的哲思

暮色中重读《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叩问让人怔忡。阳台上新栽的薄荷在晚风里摇曳,远处高楼亮起的灯火如星子落进人间。忽然明白古诗为何偏爱"一东"韵——那开口呼的悠长余韵,恰似生命对春天的温柔回应。

临睡前在日记本上题下:"谷雨三朝看牡丹,诗心一片寄东风。"墨迹在宣纸上慢慢洇开,仿佛听见千年前的诗人们隔着时空,与这个平凡的春日轻轻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