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白居易古诗大全阅读日记

《白居易古诗大全》阅读日记

晨光中的诗意邂逅

清晨六点半,窗外的麻雀刚睁开惺忪睡眼,我已沏好一壶茉莉花茶,在书桌前翻开厚重的《白居易古诗大全》。封面的烫金字体在晨光中泛着微光,仿佛千年前的诗人正透过书页向我颔首致意。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集子收录了白氏现存全部诗作二千八百余首,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不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盛唐气象与文化积淀的重量。

「闲适诗」里的生活哲学

翻到卷三的闲适诗部分,突然被《问刘十九》击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冬日最温暖的邀约。想起昨日与好友在咖啡厅的约会,手机里来回十几条讯息才确定时间地点,而古人只需一纸诗笺便成就风雅之约。白乐天的伟大之处,在于总能将日常琐事升华为艺术,让后人透过诗句触摸到唐朝的生活温度。

午后重读《琵琶行》,竟在"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段落旁发现前读者留下的铅笔批注:"此处音律犹似琵琶轮指"。忽然意识到这本二手书曾经历过多少人的指尖,每个读者都在与白乐天进行跨时空对话。我在页脚添上自己的感悟:"江州司马青衫湿,何尝不是对天下知音难觅的永恒叹息?"

诗中见史的真实力量

傍晚重点研读新乐府诗系列,《卖炭翁》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描写,让我想起近日在扶贫纪录片里看到的西北老人。白居易的现实主义笔法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他笔下的卖炭翁、折臂翁、上阳白发人,不仅是唐代社会的缩影,更是人类苦难的永恒见证。这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念,在今日依然振聋发聩。

灯下的沉思

夜渐深,台灯在《长恨歌》的页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晕。"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名句读过无数次,今夜却注意到后面紧跟着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原来极致的浪漫之后,是更深沉的幻灭感。白乐天从来不是简单的浪漫主义者,他的诗总是饱含着对人性与命运的辩证思考。

合上书页时已是深夜,窗外飘起细雨。忽然想起《夜雨》中的诗句:"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千年前的雨声与今夜的雨声重叠,白乐天的诗句就这样穿越时空,轻轻叩击每个夜读人的心扉。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永远在场,永远等待与另一个灵魂相遇。

徐霞客《游太和山日记》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比较阅读

《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