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词秋思日记一则

古诗词秋思

十月十五日 晴转多云

晨起推窗,忽见庭院梧桐已染金黄,方觉深秋悄然而至。秋风掠过枝头,叶片簌簌而落,如蝶舞般在空中划出寂寥的弧线。这般景象,令我不由吟起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虽无昏鸦啼鸣,但那份苍凉意韵却穿越七百年时光,直抵心头。

秋思杂咏

午后整理书箧,偶然翻出少时抄录的《天净沙·秋思》笺纸。墨迹虽已泛黄,却依稀可见当年用工整小楷写就的注疏:「断肠人在天涯——此句道尽游子千古愁绪」。忽然记起授业先生曾言:秋思之妙,不在景而在情。如今客居江南三载,方才真正领会其中三昧。

黄昏时分独登北山,见夕阳将云霞染作绛紫色,恰如张籍《秋思》中「洛阳城里见秋风」的意境。山脚下人家炊烟袅袅,竟无端想起母亲煨的芋艿羹。昨日通话时她说院中柿树果实累累,特意留了最红的一串等我归去。此刻秋风拂过耳际,恍若带来故乡泥土的气息。

月下随想

今夜月色极清朗,李白「举头望明月」之句自然浮上心头。现代科技虽能随时视频通话,然则屏幕中的笑脸终究隔着一层冰冷的玻璃。忽然理解古人为何见秋雁南飞便欲托书传信——那种期盼与忐忑,原是任何时代都相通的情感。电脑里保存的家乡照片愈清晰,心头的乡愁反而愈显得缥缈难捉。

读陆游《秋思》至「利欲驱人万火牛」,不禁掩卷长叹。今人虽不再乘牛车奔波,但地铁里拥挤的人潮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追逐?秋日本该是沉淀思绪的季节,我们却仍在红尘中奔走不息,辜负了多少桂子飘香的良辰。

夜渐深时,忽闻邻家孩童诵读《山行》,稚嫩声线念着「停车坐爱枫林晚」,竟让我眼眶微热。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里的秋日诗篇,如同永不褪色的画卷,在每个合适的时节悄然展开。或许千百年后,当另一个游子站在异乡的秋风里,也会和我们吟诵同样的诗句,产生相似的怅惘——这大概就是文化血脉的永恒接力吧。

走进诗词作文

那时候,陪伴我的是那些哀愁,思乡思友的诗句,我会在寂寥无人时在日记本上写下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味道在心头”,我会在楼上月下吟着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我会在登高望远时读着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它们陪伴着我,让我意识到友情,亲情的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