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李煜古诗读后日记: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暮春时节的相遇
四月暮春,窗外细雨绵绵。整理书柜时,那本泛黄的《南唐二主词笺注》从架隙滑落。翻开扉页,"虞美人 李煜古诗"六个字蓦然撞入眼帘,墨香混着旧纸张特有的沉香扑面而来。记得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所赠,当时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旁还用红笔标注着"亡国之痛,切肤之思"的批注。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愁如春水的夜晚
夜深人静时重读这首词,忽然理解了当年老师所说的"血泪之作"的含义。李煜作为失败的政治家却是成功的诗人,他将个人遭遇的亡国之痛升华成为人类共通的哀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绵延不绝的忧伤。窗外的雨声淅沥,仿佛也化作了词中的春水,流淌不尽人间愁绪。
在这数字化的时代,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表达,却很少有机会如此深刻地触碰一种情感。李煜的词就像一柄精巧的钥匙,打开了那些被日常琐事封锁的情感闸门。忽然想起去年离开故乡时,母亲站在月台挥手的身影,当时不觉如何,此刻却莫名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产生了共鸣。
三、跨越千年的对话
查阅资料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虞美人》词牌本就源于项羽的虞姬,本身就带着悲剧色彩。李煜选择这个词牌来抒发亡国之痛,可谓匠心独运。他在词中构建了两个时空的对话——曾经的"雕栏玉砌"与当下的"朱颜改",曾经的"春花秋月"与如今的"不堪回首"。
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让我想起今日重读此词的自己。三个时空在此刻重叠:李煜的南唐、我发现此书的过去、以及书写日记的当下。忽然明白,伟大的文学作品从来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永远流动的江河,每个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汲取不同的情感养分。
四、文学与人生的映照
合上书页时,雨已停歇。月光透过湿漉的窗玻璃,在书桌上投下模糊的光斑。忽然觉得,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词人?都在用经历谱写着独特的词章。李煜将愁绪比作春水,那我们又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喜怒哀乐?
也许应当感谢这个春雨绵绵的夜晚,让我重新邂逅这首千年绝唱。它提醒着我:在追逐物质的同时,不要忘记呵护内心的诗意。那些看似遥远的古典诗词,其实就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等待着某个契机被重新唤醒。
夜已深,且以李煜另一首《浪淘沙》中的句子作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逝,就像今夜被重新点亮的诗心,就像永远向东流淌的春水般的愁思与感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作乐, 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人李煜描写春花秋月的人间古诗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人李煜描写春花秋月的人间古诗 李煜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接下来小编会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李煜的古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 春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煜_古诗文网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6876人评分) 8.6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收藏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 通:阑) 标签 婉约、哲理、宋词三百首、思念、感叹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 这...
浅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 所作的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 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 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及译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 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作乐,...
最新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词赏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仅仅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通:阑) 鉴赏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