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药归途口占
深山寻药记
晨光熹微时,我背着竹篓步入云雾缭绕的南山。露水沾湿衣袂,林间传来杜仲树沙沙的响声。想起《本草纲目》载“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便小心剥取灰褐色的树皮。悬崖边的石斛开着淡黄花,正如苏轼诗云“青裙溪女采石斛”,其茎秆金黄透亮,是养阴清热的良药。
药香盈篓时
归途悟药理
下山时夕阳染红当归的伞形花序,恍若李时珍踏遍青山的身影在暮色中浮动。这些草木从不言语,却用四气五味诠释着天地平衡——黄连苦寒能泻火,恰似人生需尝苦楚方得清明;桂枝辛温可通阳,犹如善意能融化隔阂。药篓越来越沉,不仅是草木的重量,更是千百年来先民智慧的沉淀。
煎药夜思录
窗外星斗渐密,药香盈室。罐中沸腾的何止是本草,更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生命之泉。且以白居易《采地黄者》作结:“凌晨荷锄往,薄暮不盈筐”,唯愿这份草木情怀,能如不熄的药灶之火,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