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 晨光微曦
清晨五点,窗外还挂着残月,书桌上的台灯已亮起温暖的光。翻开《颜氏家训》,那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突然跃入眼帘,让我想起初中时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写下这句诗的模样。
诗中的灯火
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诗时,只觉得是古人夸张的修辞。直到去年备战中考,才真正体会到"三更灯火"的深意。无数个深夜里,台灯在习题集上投下椭圆的光斑,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竟与千年前学子挑灯夜读的场景奇妙重合。
父亲总在我伏案时悄悄放杯热牛奶,有次凌晨两点发现他靠在沙发上看报陪读。那时才明白,劝学诗里没说透的,是灯火背后那些沉默的守望。
晨读的韵律
现在养成五点起床的习惯,发现古人诚不我欺。五更鸡鸣时分的大脑格外清醒,英语单词像露珠般滚入记忆。把《劝学》诗抄在计划本扉页:"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墨迹在晨光里微微发亮。
今晨的顿悟
重读《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突然击中了我。原来这些诗句都在说同一个真理:学习是场与时间的温柔较量。合上书本时,朝霞已染红半边天空,新买的绿萝在窗台上抽出嫩芽,像极了我笔记本里不断延伸的知识脉络。
明天这个时候,台灯会再次亮起,而我会记得给父亲也倒杯热茶——毕竟劝学的真谛,从来都不只在诗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