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玉阶怨古诗日记

玉阶怨古诗读后感日记

深秋夜读的幽思絮语

今夜秋风渐起,凉意透过半开的窗扉漫入书房。我独坐灯下,重读李白那首千古绝唱《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短短二十字,竟像一把精巧的钥匙,瞬间开启了我情感深处的某扇隐秘之门。诗句中那位独立玉阶、望月怀人的女子形象,随着窗外渐浓的夜色,愈发清晰起来。

文字背后的永恒孤寂

读"玉阶生白露"时,我仿佛能触摸到那冰冷石阶上凝结的露珠,感受到时光在等待中悄然流逝的重量。诗人用"玉阶"而非普通石阶,不仅暗示了主人公的尊贵身份,更赋予场景一种清冷易碎的质感。那位女子罗袜已被夜露浸透,却仍伫立不去,这种固执的等待让人揪心。我想起自己生命中那些无望的守候——等待一封不会到来的信,等待一个不会回头的人。古今情感原来如此相通,人类最深的孤寂从未因时代变迁而改变形态。

隔帘望月的审美距离

最妙的是后两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放下帘子的动作既是一种无奈的放弃,又是新的开始。水晶帘隔开了内外空间,却让秋月显得更加玲珑剔透。这种"隔"与"望"的辩证关系,正是东方美学的精髓所在。我在日记中写下:真正的思念从来不是撕心裂肺的呐喊,而是这样克制的遥望。就像此刻,我隔着书房的玻璃窗望着天际那弯残月,忽然理解了诗中那种欲说还休的怅惘。

现代生活中的玉阶怨

合上诗集,我不禁思考:在这个即时通讯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资格体验这种古典的思念?当微信消息已读不回就焦虑万分,谁还能体会"夜久侵罗袜"的漫长等待?但转念一想,现代人何尝没有自己的"玉阶怨"。那些守在手机前等待回复的夜晚,那些反复刷新朋友圈却看不到某个人动态的焦灼,不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玲珑望秋月"吗?只是我们的"玉阶"变成了电子设备,"白露"化作了屏幕微光。

夜更深了,我关掉台灯,任月光洒满书桌。李白用二十个字铸造的时空隧道,让我与千年前的那个望月人产生了奇妙的精神共鸣。或许这就是伟大诗歌的魔力——它总能唤醒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在喧嚣尘世中,依然保有对美的敏感,对情的敬畏。这篇日记的末尾,我要抄下整首《玉阶怨》,作为这个秋夜最珍贵的收藏。

《玉阶怨》李白 读后感

《玉阶怨》李白 读后感 《玉阶怨》李白读后感 《玉阶怨》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歌,表现了一位思念远方爱人的妇女在寂寞中所流露出的苦闷与哀怨。读这首诗,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首先,我被诗歌的亲切感所吸引。作者以一种细腻的情感描写了妇女内心的苦楚和不安,诗歌中的语言朴素而真切,如同直接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