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所见袁轮古诗为镜,记一日闲情
晨起偶得
今晨推窗,见邻家幼童骑着玩具木牛嬉戏于庭前,忽然忆起袁枚《所见》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之句。诗中童趣盎然之景,竟跨越二百余年光阴,在此钢筋水泥之城重现。虽无林樾可振,然孩童清亮笑声穿楼层而过,亦有种动人力量。想起袁枚当年即兴捕捉生活片段之妙,遂决意以一日为限,效仿其观察之道,将寻常日子作诗料观。
午间市集见闻
晌午踱步至菜市,忽闻蝉声聒噪。抬头见老槐树上黑蝉振翅,恰似“意欲捕鸣蝉”之现场注解。卖菜老翁手持竹竿欲驱之,三五孩童却仰头雀跃,叠罗汉欲探蝉踪。此情此景,与袁枚笔下“忽然闭口立”之静默形成奇妙对照——今之孩童非为捕蝉而静默,反因捕不得而喧哗。时代虽异,童真未改。乃购得鲜桃数枚,想见随园主人若在当下,或会吟得“手机刷屏幕,笑声响云端”之类新句罢。
暮色中的沉思
傍晚公园散步,见放学少年们骑着共享单车呼啸而过,车铃叮当竟有几分“歌声振林樾”之势。忽悟袁枚诗中最妙处,不在牧童捕蝉之动作,而在动静转换间流淌的生命力。今人终日忙于捕捉前程、捕捉机遇,却鲜少能如诗中牧童般,为一只鸣蝉忽然驻足。电子屏幕里万千世界,竟使我们失去了对近在咫尺的蝉翼振动的感知。
夜记
挑灯夜记此日所见,恍然明瞭《所见》之真谛:诗不在远方,而在眨眼间之感动;美不在山林,而在发现美之目光。袁枚信手拈来之笔,原是对生活最深的敬意。若说其诗如镜,则照见的不仅是清代牧童之憨态,更是今人失落已久的、对万物的好奇与静观。当记:毋论骑黄牛或骑单车,心若被形役,则万物过眼而不见;倘能葆有童真,则鸣蝉振翅声亦可成天地妙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