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日记:戈壁黄昏的沉思
2023年10月15日 晴转多云
驱车穿越河西走廊时,落日正将整片戈壁染成李贺笔下"大漠沙如雪"的奇景。细碎的石英砂在夕照中泛着冷冽的银光,恍若昨夜未化的春雪,突然就懂了唐人为何总爱将边塞与月光互喻。
天地间的银色交响
无人机升到百米高空时,镜头里的沙漠呈现出丝绸般的质感。沙丘脊线像被巨人用梳篦精心打理过,波纹状的阴影与李贺诗中"燕山月似钩"的意境悄然重合。三脚架旁的骆驼刺丛中,几只沙蜥蜴正用尾巴在沙面划出细痕,仿佛在续写那首未完成的马诗。
牧马人的青铜色记忆
在玉门关遗址遇到的老牧人告诉我,真正的"大漠沙"会在特定角度折射出青铜器般的幽光。他解下腰间皮囊,倒出珍藏的二十三种戈壁沙——有带着赭石红的,有混着黑云母的,最珍贵的当属能发出金石之声的鸣沙。老人布满茧子的手掌,简直就是移动的《马诗二十三首》注本。
忽见沙旋成白马,
铁蹄踏碎玉门霜。
残阳如血染金络,
犹带当年战鼓狂。
地质学的诗意注脚
地质队的姑娘分享了个冷知识:祁连山雪水冲刷下的沙粒含有特殊矿物质,经年累月的风蚀会将其打磨成六棱晶体。这解释了为何古诗总将大漠与冰雪并置——在光学层面,它们确实共享着相似的反射原理。她背包里装着放大50倍的沙粒标本,每粒都是凝固的"沙如雪"意象。
暮色渐浓时,沙海开始泛出蓝调。明代《沙州志》里记载的"夜沙生辉"现象正在上演,整片沙漠变成月光下的液态银河。我的保温杯在沙地投下细长剪影,恍惚间竟像极了唐代戍卒遗落的箭囊。
古诗之《马诗·大漠沙如雪》练习附答案
3.赏析名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参考答案 1.D“反问”改为“设问”。 2.《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3.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古诗词阅读理解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意象中可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答案】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可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