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冬日读对雪古诗有感

冬日读《对雪》古诗有感

晨起观雪,思接千载

清晨被窗外异样的寂静唤醒,推窗望去,竟是一场夜雪悄然而至。整个世界被纯净的白色温柔覆盖,枯枝裹素,屋舍戴银,纷扬的雪花仍在空中翩跹起舞。这般景象,让我蓦然想起杜甫那首苍凉沉郁的《对雪》诗,不禁低声吟诵:“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千年前的雪景与愁思,穿越时空,与此刻眼前的景象重叠交融。

诗中雪境,人间悲欢

坐在窗前,捧着温热的茶盏,重新品读这首五律。杜甫笔下的雪,绝非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而是安史之乱中家国忧患的冰冷映照。“炉存火似红”的错觉,写尽了贫寒中的微茫希望与彻骨寒冷。诗人对着漫天风雪,忧的是战乱中飘零的百姓,愁的是破碎的山河。这雪,是乱世的注脚,是诗人赤子之心的冰冷结晶。每一片雪花,仿佛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重量与叹息。

雪落无声,思涌如潮

合上书卷,再观窗外。今日之雪,静谧祥和,落在这太平盛世。没有战火硝烟,没有颠沛流离,唯有雪落的簌簌声,平和而安宁。同样的雪,因时代不同,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与意义。杜甫对雪伤怀,感时忧国,其诗遂成史诗;而我辈对雪,或许更多是欣赏其美,感受冬日的静谧。这并非我辈情感浅薄,实乃时代有幸,山河无恙。这场雪,连接了古今,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也让我对诗人那份深沉的家国情怀肃然起敬。

心灵共鸣,跨越千年

雪,终会消融,但杜甫《对雪》诗中那份博大的胸怀与深切的忧思,却如同不灭的火种,穿越千年的风雪,依旧滚烫。它提醒着我们,个人的悲欢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窗外,雪渐渐小了,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从远处传来。我忽然觉得,这平凡而温馨的人间烟火,或许正是千年前那位“愁吟独老翁”在风雪中最深的渴盼。读诗的意义,大抵就在于此——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之美的同时,更懂得珍惜当下,更心怀对历史与民族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