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高望九州——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日记

登高望九州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登上城郊的观景台,忽然想起杜甫那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极目远眺,整座城市在晨曦中苏醒,高速公路如银带般缠绕着苏醒的山川,竟与千年前诗人笔下“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壮阔遥相呼应。

山河新貌

记得中学时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曾让我潸然泪下。而今日站在玻璃观景台上,看见的是高铁列车划破晨雾,是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云间旋转,是5G基站如星辰般散布在群山之间。这片土地曾饱经战火,如今却绽放着前所未有的生机。无人机掠过麦浪翻滚的田野,精准喷洒着农药,让我想起“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景,科技让千年诗篇有了新的注脚。

文脉传承

下午参观新建的国学图书馆,孩子们穿着汉服吟诵《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诵读声里,全息投影再现屈原行吟江畔的身影。智能屏上展示着《永乐大典》数字化成果,指尖轻划就能翻阅千卷古籍。忽然领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不仅是一句诗,更是刻进民族基因的精神图腾——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今日的芯片攻关,这种自强不息的血脉从未断绝。

万家灯火

夜幕降临时登上电视塔,俯瞰整座城市的灯火如星河倾泻。外卖骑手的荧光服在街巷划出流动的光轨,社区食堂的暖黄灯光下坐着结对用餐的老人,让我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正在成为现实。广场上人们跳着广场舞,戏曲票友在亭台间唱响《穆桂英挂帅》,这些鲜活的日常恰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当代写照。

归家后翻开《杜工部集》,读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忽有所悟:从茅屋秋风到广厦林立,从烽火连天到锦绣繁华,这片土地的人民用一千三百年的时间,正在把诗人当年的梦想写成现实。今日所见之九州,已是先贤诗中不敢想象的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