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咏风日记:听风吟诵的秋日絮语

清晨推窗时,一阵裹着桂花香的风突然闯进书房,将案头《李太白诗集》哗啦啦翻到《咏风》篇。这让我想起王勃那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忽然意识到古人笔下的风,原来都是会说话的。

一、古诗里的风语者

坐在斑驳的梧桐影里重读《咏风》诗,发现诗人们总爱给风穿不同的衣裳。杜甫说"八月秋高风怒号"时,风是裹着茅草的流浪汉;而到李清照"晚风庭院落梅初"中,又成了提着花篮的仕女。最妙是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这哪里是写风?分明在说岁月本身。

忽忆少陵野老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此刻檐角铁马叮咚,
竟与千年前的春风押着同样的韵脚

二、与风对话的午后

午后带着《古诗咏风选集》去后山,松涛阵阵如诵诗会。当风掠过耳际时,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人说"好风凭借力"——那些飘在风里的诗句,不正是借着千年长风,才落到我的笔记本上吗?坐在青石上记下:"风摇竹影写狂草,云借山峦作印章",墨迹未干就被风吻皱了纸角。

三、黄昏的风之寓言

归途遇见收晾衣的老妪,她正对着打旋的落叶笑骂:"这调皮风儿!"突然怔住——这不正是最生动的咏风诗?想起清晨读的"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此刻才懂所谓咏风,咏的从来都是风中起舞的众生。

暮色里合上日记本,封皮沾着梧桐雨和桂花香。终于懂得古诗咏风为何千年不衰:因为每个时代的风,都在替古人继续写着未完成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