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竹里馆中的独坐时光

《竹里馆》中的独坐时光

一、幽篁里的邂逅

今日整理书架时,那本微微泛黄的《唐诗三百首》从架间滑落。翻开书页,恰好是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二十个字像一泓清泉,瞬间浸润了被数学公式填满的午后。我忽然想起,已经很久没有独自安静地待过了。

二、寻找我的竹里馆

放下书本,我决定在家附近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幽篁”。社区公园的东北角有一片小小的竹林,平时很少有人前往。我带着笔记本和一支竹笛(虽然只会吹简单的音阶),穿过喧嚣的儿童游乐区,走向那片绿色。

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点,风过时竹叶沙沙作响,果然是个清幽的所在。我在石凳上坐下,忽然理解了王维为什么要“独坐”——这种孤独不是寂寞,而是与自己相处的珍贵时刻。

三、弹琴复长啸的尝试

我拿起竹笛,试着吹奏课堂上学的《茉莉花》。笛声在竹林中显得格外清脆,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从竹枝间飞起。虽然技艺生疏,但在这个天然的音箱里,每个音符都获得了新的生命。

吹得累了,我索性放下笛子,学着古人的样子对着竹林长啸一声。声音出口的瞬间自己先笑了出来,但随即又放开嗓子喊了几声。奇怪的是,在这片竹林里,连喊叫都显得自然而然,不像在学校操场那样需要顾忌别人的目光。

四、明月来相照的等待

不知不觉已是黄昏,我决定等到月亮升起。手机显示今天是农历十六,想必月亮会很圆。天色渐暗,竹林渐渐染上墨色,远处社区的灯光次第亮起,却照不进这片小天地。

当第一缕月光穿过竹叶的缝隙时,我忽然明白了王维那句“明月来相照”的妙处。不需要任何人为的灯光,自然的光辉足以照亮整个世界。月光下的竹林比白天更加神秘,每片竹叶都镶着银边,随风轻摇时仿佛在低语。

五、深林人不知的感悟

坐在月光里,我翻开笔记本写下这些文字。没有人知道我在这个角落,就像没有人知道1200年前的王维在辋川别墅的竹林里想些什么。但这种“不知”恰恰构成了最自由的空间——在这里,我不必是成绩单上的名字,不必是操场上奔跑的身影,仅仅是自己。

现代生活充满了各种声音和目光,我们几乎忘记了独处的滋味。而王维的诗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这扇被遗忘的门。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竹里馆”,不需要很大很豪华,只要能够安放真实的自己。

六、归途中的月光

踏着月光回家时,手机显示已经三个小时没有查看消息。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往常那样的焦虑感,反而觉得内心充实。口袋里那片顺手摘下的竹叶,我将把它夹在日记本里,作为今天这场穿越时空对话的纪念。

原来古诗不只是考试的考点,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智慧。下次感到疲惫时,我还会来到这片竹林,在王维的诗境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月光永远一样皎洁,竹林永远沙沙作响,而独处的快乐,永远值得追求。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4-2025学年初二下册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百 ...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8.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12分)《陋室铭》(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2025年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1.请结合全诗,赏析“明月来相照”一句是如何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竹林的幽深意境融合起来的。二、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