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古诗中的边塞情怀
——记一次军营探访日记
2023年10月15日 晴
清晨读到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阔画面突然在眼前鲜活起来。恰逢今日有机会探访边防军营,那些诗句中的铁血丹心,终于有了具象的触摸。
钢铁长城下的诗意
越野车盘旋在海拔4000米的盘山公路上,远处雪山如《从军行》所绘"孤城遥望玉门关"般巍峨。指导员说这条巡逻路他们每天要走20公里,让我想起"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坚韧。训练场上,士兵们正在演练战术动作,扬起的沙尘中,那些古铜色的面庞与古诗里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奇妙重合。
钢枪与笔墨的对话
在营区文化室,我看到战士们临摹的《从军行》书法作品。上等兵小李说:"站岗时望着界碑,常想起'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他床头放着翻旧的《唐诗选》,书页间夹着高原采集的雪莲花标本。这种跨越千年的精神共鸣,比任何说教都更动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月光下的沉思
入夜查哨时,月光如《从军行》里流淌的银汞,给钢枪镀上清辉。22岁的哨兵小张说起家乡的稻田,忽然轻声背诵:"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此刻才懂得,古诗不仅是文学遗产,更是镌刻在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密码。
归程时重读《从军行》,每个字都跳动着新的生命。这些用青春守护诗意的年轻人,正在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边塞篇章。
从军行中的边塞环境作文
从军行中的边塞环境作文 那天,我跟着一群年轻的士兵,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边塞之旅。刚到那儿,就被眼前的景象给震住了。远处的雪山高耸入云,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白得刺眼,仿佛是老天爷不小心洒下的棉花糖。可这美景背后,却是刺骨的寒冷。风呼呼地刮着,像一头愤怒的野兽,吹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哎呀妈呀,这风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