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小孩古诗伴我度过的雨后黄昏

小孩古诗伴我度过的雨后黄昏

湿润的记忆

窗外的雨滴刚刚停歇,檐角还挂着晶莹的水珠。我翻开那本泛黄的《小孩古诗选》,油墨香混着雨后青草的气息飘进鼻腔。记得六岁生日时,外婆用布满老茧的手指点着书页教我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稚嫩的诵读声

那时总把"举头望明月"读成"举头望蜜月",惹得大人们笑作一团。现在想来,小孩古诗里藏着最纯粹的快乐。今天重读《悯农》,突然看懂诗句背后沉甸甸的汗水,这大概就是成长吧。

诗中的四季

春天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总要在院子的泥地上找刚冒头的草芽;夏天背"小荷才露尖尖角",就缠着爸爸带我去看真正的荷花;秋天念"空山新雨后",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透明;冬天诵"千山鸟飞绝",会把冻红的小手藏在棉袄袖子里。

跨越时空的对话

现在这本《小孩古诗选》的边角已经卷起,有些页面还留着蜡笔的涂鸦。但每当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依然能看见当年扎着羊角辫的自己,蹦跳着穿过开满蒲公英的田间小路。古诗像神奇的时光胶囊,封存着永远鲜活的童年。

诗心的传承

昨天教邻居家五岁的小妹念"鹅鹅鹅",她奶声奶气的语调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的自己。或许每个中国孩子的记忆里,都住着几首永远忘不掉的小孩古诗。它们不仅是语言的韵律,更是文化的血脉,在咿呀学语时就悄悄融进我们的生命。

合上书页时,暮色已染蓝了窗棂。远处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与古诗里的"忙趁东风放纸鸢"奇妙地重合。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永远在守护着最珍贵的童心。

雨后黄昏庭院的古诗

雨后黄昏庭院的古诗描写“雨后黄昏 1、《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 清代:纳兰性德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翻译: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一对爱侣完全沉...

...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_百度...

“泉水捧着鹿的嘴唇……”这句诗令人动心。在我的家乡胡四台,雨后或黄昏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十或上百个清盈盈的水泡子小心捧着羊的嘴。羊从远方归来,它们像孩子一样,累了,进家先找水喝。沙黄色干涸的马车道划开草场,贴满牛粪的篱笆边上,狗不停地摇尾巴,这就是胡四台村。卷毛的绵羊站在水泡子前,低头...

周末作文400字

” 我说:“这还不是打了一个平手吗?我们再来比比写秋天的诗句。” 我说:“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妹妹说:“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就这样我一句妹妹一句比了半天还没有决出胜负,最后,妹妹连着说了两句,我再也说不出...